Rules of publication
--James Frey 和三毛,pseudo-fiction在中外的不同遭遇
James Frey这孩子写了本书叫a million little pieces。这本书讲啥的不清楚,从几时开始红的也不清楚,但至少号称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女人oprah 的举荐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此书一度居畅销书榜首。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本书如果不红也就罢了。红了以后,很多人发现受了骗。经纪人当作回忆录来推销的书,原来很多内容完全是作者意淫。自古以来,小流氓都幻想自己身披狼皮,中外皆然。吹牛原是本性。三天拘留能吹成三年单身牢房,打针青霉素能吹成刮骨疗毒。我们中学同学就曾经把两伙小混混打架交代成黑社会火拼。幸而听他交代的是90年代的中学教导主任,要赶上83年严打办主任,吹牛的结果能把刑事拘留给搞成就地正法。所以James Frey同学吹牛也不奇怪。可你在酒吧里跟三五潦倒醉汉吹无所谓,吹成畅销书,赚了一众感动感慨及钞票,大伙儿就不乐意了。Oprah姐姐本来还保他,亲自打电话到Larry King热线去:细节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要朕说,大伙儿也特较真了。孟德尔同学伪造数据也没碍着咱遗传学里照样教他的原理啊。)过些日子oprah姐姐琢磨过味儿来了,跟Frey这孩子非亲非故,保了他,毁了自己一世英名,如何了得。Oprah痛下决断,不光自己老老实实道歉,还把Frey兄弟请到现场,亲手把他煎成了一尾焦鱼。虽说Frey不是Oprah的徒弟,Oprah办事大有清理门户的架势。丘成桐先生一定羡慕得紧。
也是美国人民单纯。说是回忆录就信啊?广告里一加guaranteed 就买啊?Craig Ferguson兄弟是明白人。他说,回忆录怎么啦,谁让你们把回忆录仨字这么当真了?装什么傻呀,艺伎回忆录咋没见你们当真?中文作家就不搞这个。真的人都不承认,非说是虚构。说虚构也没用,读者一看就知道是真的,再撇清也信。不光读者信,中宣部都信。小说怎么了,小说也不能瞎说,也得禁。
中国读者也不是没上过当。三毛早年的散文,多少中学生喜欢啊。都以为是真的。揣着50美元出门闯荡,又是流浪,又有爱情,长得不漂亮可还老有桃花运。后来知道是假的了也是哑巴亏:三毛也没说那都是真的,愿者上钩罢了。何况,朕以前也说过,中国读书的人向来吃了亏不肯承认的,因为读书一半是为了显得比别人聪明。所以很多上了当的人始终说,假的也没关系,我喜欢的理由又不是它真。
华盛顿邮报的Richard Cohen 是批评Oprah的众人之一。记者问他,出版界规则是否应当更新,他说不。规则已在,关键是大家要遵守。看来他在华盛顿是白待了。当oath of office 不能阻止腐败的时候,政客们马上发明了 Declaration of Honest Leadership 。规则不怕多。朕提议作家,经理人和出版商在合同以外签署declaration of honest relationship,省得翻船以后互相推诿。同时安慰美国读者:写书人就是说书人,说书人就是骗子,拿的都是棒槌。
Monday, January 30, 2006
Friday, January 20, 2006
What was I talking about (ii) 流行乐
达明一派 ――极品小资,并非讽刺
只用看看他们的歌名,象“那个下午我在旧居烧信”-- not a proof of their Bourgeoisism, but an illustration.
我离开旧居的时候,也很想烧东西。不过我从来舍不得烧信。我喜欢烧纸张,是因为喜欢看火焰吃过字迹的走向和颜色对比。我只舍得烧废纸。但是这个愿望也很难满足。到处都有fire code. 在家里还一不小心就把警报弄响。在大学里,有一次很想发泄,抓了厚厚一沓信,终于舍不得,只好象征性地烧掉一个信封。所以,我实在不够小资。我比较小农。
我想我缺乏anger management。上个周末看kevin spacey 的 beyond the sea, 这出戏大半是spacey 在唱歌。看到他和sandra dee 吵架,俩人大喊大叫抢着离家出走,我不禁感慨:真希望也能这样吵一次架啊,随便跟谁!我实在太懒。懒得高声,宁可沉默。懒得事后收拾,所以从来不砸东西。其实想必砸东西是有快感的,尤其是清脆的玻璃制品。
本质上,还是因为小农。我一切情绪都不肯舍弃,偶有愤怒,我也攒着。当然,我记性不好。所以情绪虽不曾烧掉,也都蒸发掉。攒得住的是信纸。可惜连我自己都不再写了。
非常另类
非常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字面上的,就是对“常“的否定。可现代汉语里面大多数时候解为程度副词,表示极端。朕小时候读到孙中山任民国“非常大总统”,觉得他的头衔比一般总统含金量高,因为他这个总统不光大,简直“非常大”。现在的小孩儿大概不会再犯此类低级错误,从电视节目的非常男女到非常6+1,这词已经越来越多用回它字面意思。
前几天在网上碰见一个歌手,提起朕最后加入个人排行榜上的摇滚乐队staind. 他说没有听过,朕就转了一个样本过去。朕说喜欢staind的一个间接原因是听了太多剑走边锋的另类摇滚 (indie, symphonic, punk, ect),忽然再听得这样一个中正的扎扎实实的硬朗的风格, 倒又觉得耳目一新。可是这孩子一听,说,他们也是alternative啊。朕说,那有谁不是?
摇滚是不是最缺乏主流的流派,所以大家都是另类?对主流的偏离成为另类,对典型另类的偏离,是更加极端,还是偏回了主流呢?不管那一种,都可以叫:非常另类。
不过,朕到底觉得,中正和主流并不是一个概念。就算全世界都去练千蛛万毒手,降龙十八掌仍然是中正。
佛歌
在下载齐豫的时候,偶然得到不知出处的大悲咒。男声,姑且当作是和尚唱的吧。齐豫也唱过大悲咒,可她吐字太清晰,唱这中文标记的梵音,字正腔圆反倒成为弱点,不如和尚唱的安抚人心。齐豫唱的其它佛歌倒还不错,她的声音本来就像是彼岸所出。把和尚版大悲咒听了几十遍,居然不厌倦。发给格格巫听,才知道在国内正流行。一时兴起,又抽样听了孟庭苇的版本。孟妹妹还是一副羞答答的玫瑰样子,把般若菠萝密心经唱得情深款款。只好割爱删掉了。现在的playlist上,齐豫唱罢绝望的飞鸟与鱼,就是温暖的和尚版大悲咒,好让神经从深海的冰冷里慢慢苏醒。
顺便提到:飞鸟与鱼的爱情,至少在冯至笔下就已经引入了现代诗,并不是流行乐的发明。但是如同trouble的例子,说得早不如说得好,后人要引用哪一个是由不得前辈们说了算的。
只用看看他们的歌名,象“那个下午我在旧居烧信”-- not a proof of their Bourgeoisism, but an illustration.
我离开旧居的时候,也很想烧东西。不过我从来舍不得烧信。我喜欢烧纸张,是因为喜欢看火焰吃过字迹的走向和颜色对比。我只舍得烧废纸。但是这个愿望也很难满足。到处都有fire code. 在家里还一不小心就把警报弄响。在大学里,有一次很想发泄,抓了厚厚一沓信,终于舍不得,只好象征性地烧掉一个信封。所以,我实在不够小资。我比较小农。
我想我缺乏anger management。上个周末看kevin spacey 的 beyond the sea, 这出戏大半是spacey 在唱歌。看到他和sandra dee 吵架,俩人大喊大叫抢着离家出走,我不禁感慨:真希望也能这样吵一次架啊,随便跟谁!我实在太懒。懒得高声,宁可沉默。懒得事后收拾,所以从来不砸东西。其实想必砸东西是有快感的,尤其是清脆的玻璃制品。
本质上,还是因为小农。我一切情绪都不肯舍弃,偶有愤怒,我也攒着。当然,我记性不好。所以情绪虽不曾烧掉,也都蒸发掉。攒得住的是信纸。可惜连我自己都不再写了。
非常另类
非常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字面上的,就是对“常“的否定。可现代汉语里面大多数时候解为程度副词,表示极端。朕小时候读到孙中山任民国“非常大总统”,觉得他的头衔比一般总统含金量高,因为他这个总统不光大,简直“非常大”。现在的小孩儿大概不会再犯此类低级错误,从电视节目的非常男女到非常6+1,这词已经越来越多用回它字面意思。
前几天在网上碰见一个歌手,提起朕最后加入个人排行榜上的摇滚乐队staind. 他说没有听过,朕就转了一个样本过去。朕说喜欢staind的一个间接原因是听了太多剑走边锋的另类摇滚 (indie, symphonic, punk, ect),忽然再听得这样一个中正的扎扎实实的硬朗的风格, 倒又觉得耳目一新。可是这孩子一听,说,他们也是alternative啊。朕说,那有谁不是?
摇滚是不是最缺乏主流的流派,所以大家都是另类?对主流的偏离成为另类,对典型另类的偏离,是更加极端,还是偏回了主流呢?不管那一种,都可以叫:非常另类。
不过,朕到底觉得,中正和主流并不是一个概念。就算全世界都去练千蛛万毒手,降龙十八掌仍然是中正。
佛歌
在下载齐豫的时候,偶然得到不知出处的大悲咒。男声,姑且当作是和尚唱的吧。齐豫也唱过大悲咒,可她吐字太清晰,唱这中文标记的梵音,字正腔圆反倒成为弱点,不如和尚唱的安抚人心。齐豫唱的其它佛歌倒还不错,她的声音本来就像是彼岸所出。把和尚版大悲咒听了几十遍,居然不厌倦。发给格格巫听,才知道在国内正流行。一时兴起,又抽样听了孟庭苇的版本。孟妹妹还是一副羞答答的玫瑰样子,把般若菠萝密心经唱得情深款款。只好割爱删掉了。现在的playlist上,齐豫唱罢绝望的飞鸟与鱼,就是温暖的和尚版大悲咒,好让神经从深海的冰冷里慢慢苏醒。
顺便提到:飞鸟与鱼的爱情,至少在冯至笔下就已经引入了现代诗,并不是流行乐的发明。但是如同trouble的例子,说得早不如说得好,后人要引用哪一个是由不得前辈们说了算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