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咬文嚼字.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咬文嚼字. Show all posts

Tuesday, September 13, 2016

话不说完

 happy as a clam 蛤蜊很开心么?
cute as a button 纽扣很可爱么?

原来完整版是

-- happy as a clam at high tide -- 潮水高的时候挖不到蛤蜊,蛤蜊自然放松开心。 不知道完整版的时候,我长期以为是蛤蜊这么低等的动物不会杞人忧天,开心也是傻乐无知的瞎开心。

 -- cute as a button quail 毛绒绒的小鸟,确实可爱。

 杜森又提起一个, cool as a cucumber。 这句话说的人没那么多,而且我没有那么困惑,就没列在其中。既然杜森提起,我补在正文里吧。酷若黄瓜来自英国古诗人张给(John Gay)的诗,全文在此 http://grammar.about.com/od/words/a/gaysimilespoem.htm 意思是像黄瓜那么镇定(无动于衷)。

中文版的“酷若黄瓜”叫做“呆若木鸡”,可惜成语经常变味,后来这个酷鸡被人当成真的呆了。其实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更古的古时候,就是叫做呆若木鸡的嘛 。

下面抄自百度,如果有错不要投诉我:
《庄子·外篇·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as adj as noun 这个结构的说法,英国人收集了很多: http://www.phrases.org.uk/meanings/similes.html

Monday, January 04, 2016

莲花,荷花,还有迦叶拈的花 (4)

那么,曼殊沙华,又是什么花?

用中文搜索,大多指向的是红花石蒜与白花石蒜,又叫彼岸花。百度搜狐百科之类的网页,互相抄,内容大同小异,都说梵语是 Mañjusaka, 但仅靠这个罗马字母拼写的梵文我查不到真正的梵语。就连英文红花石蒜的wiki  也被人注明是中文的曼珠沙華。 英文法华经有个版本在网上,里面对应“曼殊沙华”的拼写是  Mañgûshakas ,还是没有梵语的写法。我查了半天字典,觉得曼殊大约应该对应 मञ्जु ,字典上说读 maJju, 大约是甜美芬芳的意思,可以说得通。

至于“沙华”呢,不管用saka还是shaka去查,结果都是一大串,发类似这个音的梵语词相当的多,具体的植物也有若干,虽然没有一个长得像石蒜的。

शाका  zAkA  中文名“诃子”, 对应yellow  myrobalan  
中文维基说“原称诃黎勒,源于阿拉伯语halileh,据《本草纲目》解释,诃黎勒在梵语中意为天主持来”。维基上联的梵语是 हरितकी ,字典解释为同一种树,但天主持来的意思我没查到,暂不知道李时珍是哪看来的。花不起眼。

 शाक zAka 对应 柚木  Teak tree 花还挺好看
 

शाक zAka  对应 阔荚合欢树   合欢花总是好看的

सख sakha 对应 儿茶   Acacia Catechu 是 金合欢属 的  ,花像一把刷子



शाख  zAkha 对应水黄皮( 印度榉 )  Indian Beech 梵语还叫  नक्तमाल  虽然前面也有豆科的,它的花最像豆子的花


最要命的是,还有一个字, साक sAka 意思就是herb。如果“沙华”的原文是这个, 那么人家本来只不过笼统地说了天下掉下香花而已,根本就没说具体是什么花!
得,先到这里吧。。。我去歇会儿。

Mañju开头的词里面,倒是有一个Mañjuśrī,梵语写作  मञ्जुश्री,是文殊菩萨的意思。石蒜科里面,被广泛叫做“曼殊沙华”的红花石蒜/彼岸花是石蒜属的。但石蒜科里还有一个属crinum,中文叫 文殊兰。 这个命名是谁给的呢?这里的文殊,应该是指文殊菩萨吧? 这样的话, 曼殊沙华指红花文殊兰而不是红花石蒜的可能性是不是更高呢?
 

莲花,荷花,还有迦叶拈的花 (3): 曼陀罗华

既然说到了莲花和佛教的关系,当然撇不开《妙法蓮華經》。这部经书英文就简洁地叫做lotus sutra (莲花经),中文简称是《法华经》。

法华经虽以莲花为名,在经文里,却似乎提到了几种别的花。据说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天上降下花雨,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 --- 所谓天花乱坠是也(法华经有好几个译本,以上出自最出名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那么,这四种花,应该是什么,在佛教流传的各地,又都被什么植物攀附了呢?

曼陀罗华,据说是来自Mandāravā,这个梵语有两个词可以对上,一个写作मन्दरव  一个写作 मन्दारव  发音略有不同。后面这一个是树 - 名字很多,好听的比较有神意的有“火焰树”,“珊瑚树”,一听就堕入凡尘的是“刺桐”。 这个树的花,开之前好像一串红辣椒,盛开时确如一树火焰:


曼陀罗树,梵语里还有一个名字叫 पारिजात  (Pārijāta), 来源神圣:据印度古书记载,在搅乳海造甘露(就是观音菩萨瓶子装的那个)时有三大宝物出现,其中之一就是这株在须弥山顶盛开的神树。它的花朵散发异香,刚一出现就被帝释天据为己有。

问题又来了,据梵语字典说, पारिजात (曼陀罗华)还指木樨科的一种香花,名叫忧伤树(Parijat,又叫珊瑚茉莉。 


这还不够麻烦呢: 中文里华即花,那么“曼陀罗华”是合起来的一个植物,还是指“曼陀罗"这种植物的花呢?梵语里的曼陀罗华(मन्दारव),前三个音节同样可以拆分出मन्दार -- 也就是曼陀罗,字典说,可以指前面提到的珊瑚树或珊瑚茉莉,也可以指中文里通常叫做曼陀罗,英文里叫thron-apple的草花。
曼陀罗在中国是常见的野草,也许是最常见的一种毒药了。15年我们去华严宗祖庭华严寺的路上,就看见山坡上遍生曼陀罗。

那么天上掉下来的第一种花,曼陀罗华,究竟是谁?

1.6 补充:新的证据支持火焰树的,来自《大般涅磐经》:佛祖涅磐的时候在娑罗双树下。当时并非花季,但娑罗树突然盛开,天降花雨,除了娑罗树的花,还有一种:在译自巴利语的一个版本里http://www.bps.lk/olib/wh/wh067.pdf, 37页 ,说是mandārava,后来又用世尊的话说是火焰树花。而对应的文字在哈佛经典45卷http://www.bartleby.com/45/3/106.html 里,就两处都点名是火焰树(即刺桐)的花。
中文版曇無讖 的译本里,类似的地方模糊描述为“上妙蓮花”,接着又罗列了无数“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大约能想到的香花全都捧出来了。似乎好几个不同译本中对于漫天花雨的描述相差蛮大,统一的意思就是无数多种知名不知名的香花。中文版几乎没有和英译能完全对上。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15

莲花,荷花,还有迦叶拈的花 (2)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个故事,据说不是印度佛教里的,是中国禅宗原创。-- 这是wiki说的,还没有和Camer教授确认。wiki上,配的是一朵荷花。

这不是没道理的。佛教八宝里面,莲花经常简称就是“花”,那么说佛祖手里拿着一朵花,不另说明的话,就当它是佛经里用得顶多的莲花,也是很自然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优昙婆罗”(udumbara) 花,梵语写作उडुम्बर。问题是,都知道问苏哲是谁,谁去问梅长苏又是谁?就算我们都同意佛祖拿到是优昙婆罗,优昙婆罗又是什么呢? 这个名字当初写在佛经里的时候,似乎大家明白的,就没有多给解释。可是后来,就是佛教机构自己都分裂了。

优昙婆罗उडुम्बर本是桑科榕属的一种大树,又叫聚果榕。它的花,实在是很不起眼。网上搜索,大部分结果给的其实是一种草蛉的白色虫卵,确实美貌惑人,但根本不是花
--- 好笑的是,轮子功网站一向附会佛教,也把类似的虫卵照片当作吉祥的异相来介绍来自天堂的优昙婆罗。想起为韬光养晦把自己装成鸟粪的柑橘凤蝶幼虫,不得不说,草蛉混得好成功啊。

下面这个也许是优昙婆罗大树的花,上面还挂着几个果子,只是为什么不是隐花了呢? 万能的网络,居然就没给我找到第二张开花的聚果榕。倒是有很多卖种子和树苗的,难道我非得自己种一棵?!
http://www.qiqutang.com/5/pic/2013080285908673.jpg
传说中,优昙婆罗花三千年一开,所以一开就有法王转世的大事儿 ( 所以才有轮子拿草蛉卵来附会,其实只要留心,虫卵很好找)。这个正好符合像无花果一样隐花的聚果榕。

问题是, 也有人说 udumbara 这个名字也指blue lotus (Nila udumbara)。 这个我只在英文维基上看到,而且没有出处。但是我确实在梵英字典上查到उत्पल  发音为utpala,听起来也蛮像中文的优昙婆罗,意思是blue lotus。 虽然有lotus,是蓝睡莲。那么,两种说法就统一了 --佛祖拈的优昙婆罗,其实就是蓝莲花。我比较喜欢这个说法。聚果榕的花实在太不起眼了,当不起正大仙容。那么小的花捏在手里,迦叶看得见嘛。如果优昙婆罗确有两个意思,在佛经里可以指常人不见的无花果之隐花,在不立文字的中国禅宗,却是作莲花好看。

番外: 这个一定能让很多人捧腹的:梵语的优昙婆罗,उडुम्बर, 据梵英字典说,不光指“那花儿”,还有一个意思是“那话儿”。想像一下如果佛祖拿在手里的是。。。。

莲花,荷花,还有迦叶拈的花 (1)

某日朋友提起莫奈,口误说他画的荷塘。我对正名比较较真,就掰扯了一下荷花和睡莲的区别。

现代分类上,  荷花 (英文作lotus), 目前是 山龍眼目 (Proteales) 莲科 (Nelumbonaceae) 莲属 (Nelumbo) . 亚洲的荷花,种名是 Nelumbo nucifera.  说目前,是因为她曾经是放在睡莲目下面的,上个世纪末才根据基因测序分到了山龍眼目下面.

睡莲, 英文作water lily, 目前是睡莲目( Nymphaeales) 睡莲科 (Nymphaeaceae) 睡莲属的 .

只是也怪不得我们糊涂,古时候“莲”这个字,本来也是指荷花的-- 周敦颐的《爱莲说》,爱的就不是睡莲,是荷花。莲藕在淤泥里,荷叶和荷花是立在水面之上的,所以出淤泥而不染。“亭亭”两个字,也似乎只适合有“中通外 直”之茎的荷花。睡莲的茎也中通,可是就撑不起叶子,所以睡莲的叶子一般都浮在水面,染不染就得看水质了。荷花和睡莲之于我,其实植物分类上的区别只是个借口,关键是睡莲在我看是女性的,而荷中性,男人也可以自比。

就只是中国人糊涂么?
正好大土佬儿前辈分享他的荷花照,我一吐槽莲荷的混淆,他就继续分享开了。糊涂的不只是我们祖宗,印度半岛上的古人,同样用他们的莲字来统指两种水生花。梵语里的莲字,padma,这么写:


 跟汉字的“莲”一样,它同样统指包括荷花和睡莲之内的水生花。就是到了现在,关于印度教的网站上,都说他们的圣花是 lotus,配图就睡莲和荷花都有。既然我可以有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又何必替莲纠结她的血统呢?

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的人民热爱水中花。

潮湿闷热的雨季过后,初秋凉爽的微风里浮动着莲花的清香,连神明都为之倾倒。 蓝莲花凝成她如水的双眸,粉荷花赋予她泛红的双颊,白睡莲幻化为她的微笑 (抄自梵语文学博客https://venetiaansell.wordpress.com/)-- 在赞美女神的语言中,莲花总是跑不掉的,好像中文里的冰、雪、玉、云。

荷花是印度的国花。

蓝睡莲斯里兰卡的国花。

虽然孟加拉人早就抛弃了佛教,但白睡莲是超越了宗教的标志,在早已皈依伊斯兰教的孟加拉仍是国花, 端坐在国徽正中。

---- 在一切美丽的神话或爱情故事中,几乎一定要有莲的身影吧。就好象中国的古装戏,怎么可能不赏梅?

印度教三大神里面的梵天,虽是造物主,传说中他自己却是从毗湿奴身上长出来的-- 毗湿奴的肚脐里生出一支莲花,里面诞生了梵天。 (毗湿奴是另一个大神 -- 管创造的是梵天,管毁灭的是湿婆,创造与毁灭中间护佑众生的就是毗湿奴。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应该是他的坐骑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在西游记里,悟空打不赢的几个妖怪之一。)

在佛教,莲自然也有她无可取代的地位。莲是佛门八宝 之一,荷花和睡莲都经常被用来供奉佛祖,而佛和菩萨们坐在莲台上 -- 大土佬前辈说, 他们坐的是睡莲不是荷花,因为佛像下面的莲座,往往有上下两层互为镜像,这是睡莲在水面的倒影(大土佬的照片哦).看这些坐在睡莲上的佛




可是,好像也有坐荷花上的耶,至少是没有倒影:


好吧,大约菩萨们两种都坐的,我又何必这么着相。

只是,迦叶拈花一笑的,是哪一个呢?

Monday, December 14, 2015

定时炸弹

语言不需要有逻辑,关键是大家都听懂了。

在通常的对话中,形容什么是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 ,其实是“不定时炸弹”的意思  --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

“岁月是把杀猪刀”,而我们都还活着 --那么这句话除了证明我们不是猪以外,还有什么含义?特别是到底和衰老有什么关系?

Dean通电全体邀请我们参加圣诞联欢,说提供 libation 和 snack 。又受打击了 -- 不认识libation。刚诂苟了,牛津字典说是 a drink poured out as an offering to a deity --- 领导的意思就是说酒只能看不能喝是么?

Friday, October 30, 2015

中文词的结构

以前提起,红口白牙和唇红齿白是不是会让老外崩溃呢?  几乎一样的形容,完全不同的意思。Moppet说,名词在前,形容词在后的,往往是褒义的。反过来的结构往往是贬义。 忘了她在哪回复的了,也忘了例子是啥。

刚刚碰到的例子是: 价廉是好的(价廉物美),廉价就不好了。  (符合Moppet理论!)



Wednesday, August 13, 2014

现代有多摩登

Modern这个词,几乎和汉语里的“现代”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就是说,基本上,看见modern,翻译成汉语现代不会错,看见现代翻译回modern也不会错 (作为专用名,譬如现代汽车,那不算)。
 
现代/Modern的英文字典解释有几样:
1. 当前,或者刚刚过去的。 那么如果说当前时间是t,  现代就是(t-\epsilon, t]
2. of, relating to, or characteristic of a period extending from a relevant remote past to the present time 这个比较有意思了,说(t-x,t) 但是这个x 不一定很短了。比如现代史,一般从十六世纪就开始算“现代史前期”了,这个中文又称它做“近代”。(也许因为early modern 叫早现代也不好听,叫前现代又像是pre-modern?) 
3.  based on or using the newest information, methods or technology. 基于最新的信息,方法或技术。这个就是说是在另一个尺度上 -- 如果一个技术很多年都没有什么突破,那就算它很老了也能算现代,就是没过时的意思。

我们说什么东西要现代化的时候,是用第三个意思。但是几乎在其他任何场合,“现代”都不够当前。甚至摩登这个词,本来是现代的音译,听起来很古老很过时,尤其的不当前。

在说到艺术的时候,当代艺术对于普通人基本上就是“我所搞不懂的艺术”的意思。 现代艺术呢,基本上是“刚刚过气的上一辈当代艺术家搞的艺术”的意思。因为它们刚刚过气,所以好处是已经过时间的洗礼,有一部分成为了新的学院派,经过课堂教授比较广为人知,也就不再算是离经叛道了。坏处是,又没有“古典”那么深厚,又不如“当代”那么潮,而且艺术理论进入成熟期了,不那么容易自我标榜了 -- 你标榜是当代艺术,大概是很难被证伪的,因为当代艺术正在形成期,定义不可能很清楚。定义一旦完成,它就退为成现代了。

有意思的是,"现代之后"有两个选择:后现代(post modern) 和当代。就现在来说, 后现代听起来都是一个过了时的概念了。

Monday, August 11, 2014

讨不了好的词

现实(或实际)在中文里作为形容词真是很尴尬的一个。说一个人特现实(实际),或者特不现实(不实际),都似乎是贬意?
在英文里,似乎practical是个基本褒义的词,而pragmatic至少是个中性的词。

Friday, February 21, 2014

回顾加州prop8

 2000年加州通过法律禁止同性婚姻,2008年这个案子在州最高法院等待判决。因为预期可能被判违宪(五月的判决果然是违宪),反对同性婚姻的干脆直接 要求修宪 -- 釜底抽薪啊。你不是想拿宪法压我们么?我等你上方宝剑拔出来一看,原来是条咸鱼!11月,prop8以52%支持率通过。

投票不解决一切问题。路还长 --- 别急,按时间说比较容易。

11.4号修宪通过,11.5号立刻生效。
 好几对儿同性伴侣马上开始诉讼。11.13号,加州最高法院责成当时的加州司法长官Jerry Brown(世界好小,这位布朗同学,就是日后再度出任加州州长,并且否决了SB185,打击了第一次对209法案的挑战的那位。)4天之内给以答复:法官是否应该接受这些诉讼,如果接受,在案子审理期间,prop8是否应该暂停生效?Brown苦苦参详了四天,没过好周末。礼拜一,17号,Brown答复说,prop8不能停,但哥几个赶紧开始审理吧!

11.19号, 加州最高法院接受了几个案子,数案同审。
 咬文嚼字开始了。Prop8 通过了公投,作为宪法修正(amendment)生效。但是,这么大动静,引发了史上花钱最多的宣传战,各路神仙友情出演的,这仅仅是“修正”吗?这是“修改(revision)”!修正么,是说稍微改改,垫个鼻子啥的,修改那就是动大手术了,开胸开颅的,不能直接就上公投啊,得先2/3压倒多数通过参议两院才行。
 但是,啥算修正,啥算修改,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其他几桩理由: 三权分立。依据宪法和人权法案保护弱势群体,那是司法部门的事儿,不该立法部门管,于是也不该他们来取消  (---说实话这个逻辑我没看懂。要修改法律可不得立法部门管么?)
关键的理由是,prop8剥夺了人最基本的,不可侵犯不可剥夺的权利,这是宪法保证的权利,不能谁多数就随便改了,不然还算基本人权么? --在后来最高法院的意见里,也有同样的看法。
 
2009年加州最高法院开始审理。3.26,法庭决定,宪法修正生效,但之前已经结婚的同性夫妻婚姻有效。

 当然,还有联邦法院哪!
一个新的案子递到联邦地方法院。被告有好些,最有名的是当时的州长史瓦辛格。
 2010年8月4号联邦地方法院推翻了prop8,认为它违反联邦宪法14修正案。不过,法庭搁置了判决的执行,以待败诉方上诉。八月12号,大法官Walker决定在8月18号取消搁置。还没到同性恋人可以重新登记呢,8月16号,第九巡回法庭法庭介入,无限期延长搁置,等待上诉。- prop8支持者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全美国都知道这案子会上达天庭。不过, 上天的路也得一步步走。

可加州政府不上诉。傻眼了吧!

得,州政府不上诉,别人卷袖子上场了。最初八号法案的鼓动者,和帝国县提起上诉。

案子递到第九巡回法庭。烫手山芋,其实他们也不想接啊。最好是根本就不用判。2011年一月四号,第九巡回法庭判决,帝国县没有上诉的法律基础(都是技术细节)。至于prop8的鼓动者是否有上诉权,第九巡回法庭不敢擅断,转给加州最高法院:根据贵州(不是四川南边儿的那个贵州哈)的宪法,政府自己都不肯上诉的,提案的支持者可以代为上诉么?11月17号,结论出来了,州最高法院认为,可以!

 好吧。看样子还得审。又到新的一年了。2012年2月,第九巡回法庭意见出来了,同意联邦地方法院的意见,prop8  违反美国宪法。
最后,绕了很多弯路,这案子终于到了最高法院。高院的判决那动静可就大了。所以他们经常搞些微妙动作,不直接发声 -- 2013年,6月26号,最高法院说,prop8 的支持者对地方法院的裁决没资格上诉。第九巡回法庭,根本就没你什么事儿,一边儿歇着去吧,说出来的话吃回去。

6月28号,第九法庭取消了对地区法庭判决的执行搁置,同性恋人终于又可以结婚了。

之后,prop8 的支持者还有些垂死挣扎,但大势已去,都没整出啥动静。

真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啊!  On June 29, 2013, the proponents of Proposition 8 filed an emergency motion with the U.S. Supreme Court to vacate the Ninth Circuit's lifting of its stay--
先有个判决,判决被缓期了,缓期被取消了,他们又要争取对取消的翻案--我的中文动词都不够用了。上个双重否定就开始糊涂的狒狒,你看见vacate the court's lifting of its stay of a lower court's ruling,晕过去了吗?


公平的平,平衡的平,平均的平, 还有打成平手的平

这几天加州修宪的新闻又搞得我坐立不安。---- 好希望它震动朝野,可惜没有。甚至,在华人圈子里的动静都没有上次一个相声演员说错话惹出来的那么大 (虽然他完全没得罪我,而且我现在已经死活想不起当时他到底说了啥得罪的中国人)。当然,也许上次他得罪的是全球各地中国人。

作为一个保守(非政治立场)悲观谨慎的家伙,我采取的行动是,开设了一个维基页面介绍背景。加州209法案的维基页面 
基于维基网只能用冠冕堂皇的语言,而且还会被别人修改,我在这里把自己的笔记留下。
( 其实wiki刚出来的时候我就想去玩,但是现在连当时的帐号都不记得了。只好现注册了一个。)

加里福利亚州209法案批准于1996年11月,此法案修正了州宪法,禁止州政府机构在雇佣公务员,公共服务合同签订和公共教育中考虑种族,性别和族群因素。 此法案使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禁止公立大学在录取时参考种族因素的州。接着华盛顿州,密歇根州和內布拉斯加州也先后通过了类似法律,一时有风卷云涌之势。

此法案通过以来,加州大学的亚裔入学比例飙升,当然其他族裔会不满。但是研究表明,其实对其他族裔未必真的是坏事--- 各大学的毕业率升高,包括少数族裔的毕业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非裔毕业率提高了6.5%,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毕业率增加了一倍,从26%增加到52%。因为,如果是照顾种族才录取的,可能是拔苗助长,除非在毕业时的要求和录取一样因种族而分(在不远的将来这未必不可能),否则照顾录取的学生在强校毕业就有问题。

这法案一通过,自然有很多反对者-- 毕竟投票时也有45%投的反对票。2011年, Senate Bill 185 提案允许加州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在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许可的最大限度内,在录取时考虑种族,性别,族群等因素。此法案在加州参众两院通过,但被州长杰瑞·布朗否决(回头去州长facebook赞他一下--更新:已赞)。
 2012年,此法案再度受到挑战。州参议员Hernandez提交Senat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5(SCA5) 意图删除209法案中关于高等教育的语言。2014年1月30日,SCA5在加州参议院投票通过。州参议院由28名民主党和11名共和党议员组成,投票结果依党派划分:27票赞成,9票反对,3票弃权。SCA5提案将进入下议院等候票决。目前(2014年)下议院也是民主党多数。如果在下议院通过,此法案最快可以进入2014年11月的选民投票,超过半数支持就成为加州宪法。

 打个岔:上一个举世关注的加州公投是 Prop 8 。算了,这个回头还是另开一个贴写吧,太长了。  

相关法律和案例

Fisher v. University of Texas --- 这是美国关注AA的人一直追踪的一个案子,因为还是悬案。
德州女生Abigail Fisher 和 Rachel Multer Michalewicz 于2008年申请德州大学落选,虽然她们的成绩优于很多入选学生。她们起诉德州大学,认为大学有种族歧视,违反了宪法第14修正案。地区法院支持大学政策,此判决得到第五巡回法庭支持。2011年菲舍尔的律师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2012年最高法院将此案发回第五巡回法庭重审。

Grutter v. Bollinger
这是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支持在大学录取中采取平权的一个标志性案例。涉案的大学是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最高法院的判决认为,录取中可以对少数群体给予优先,但必须针对每个申请人的个案具体对待,考虑综合因素,而不是预设名额。法庭的多数意见由桑德拉·戴·奧康納法 官起草。判决表示,美国宪法不禁止法学院出于为教育得益于一个多样化的学生群体的专门目的,而在录取中参考种族因素。法庭认为法学院意图保证足够数量的少 数族裔学生的确是一个专门目的。法庭预期25年之后,大学录取中平权应该不再必要。 此案被认为是对1978年的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一案意见的支持。

Gratz v. Bollinger 这是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大学录取的另一个案例。相比其他几个相关案例,此案争议略少,以6比3判决密歇根大学在本科生录取中对"代表不足的少数族裔"直接加分是违反宪法的,因为直接加分则不可能对申请人对多样化的贡献有个体考量。

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
这是1978年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平权与大学录取的一个标志性案例。在此案中,法庭支持了平权,允许大学在录取时将种族作为参考因素之一,但是不能够根据种族预设招生名额。

这三个案子总结起来就是这样:“照顾是可以照顾,你不能白纸黑字明说啊!都是聪明人,该怎么办,知道了吧?”

好吧,虽然我写blog的宗旨是离题万里,但是这次一开头就没切过题:
中国人想要的是公平竞争:fairness
政客宣传的是平衡:balance  你们亚裔把好学校都挤满了,不利于民族大团结嘛!
AA支持者想要的是平均:even 你们的娃进30%,俺们的娃就也得进30%
最后的结果是各方势力较量。最后谁能打赢?靠人数,靠资金,靠策略,会打成平手吗?



Friday, February 14, 2014

君子不器

东东枪在微博上说: 君子不器。但能做个好器,也不容易了。孔子跟子贡说:“汝,器也。” 似乎也并不是骂街。

我忍不住评论了下 ---- 英国贵族范儿是 A gentleman has no profession. (然后自己觉得这是“君子不器”的很好翻译。) 但是对于干事儿的人,说他professional 也是夸他。 

中文里面类似的既褒又抑的还有:

夸艺术家,说他是艺术巨匠,独具匠心。  这里匠是好词儿。
批评一个人没有创意,沦为只会工艺而不懂艺术,又说他成了匠人了,有匠气。

Monday, October 28, 2013

幸灾乐祸和妇人之仁的生物学基础

我一直好奇“幸灾乐祸”这词儿的英文对应是啥-- 英国人装蒜,不承认自己有这情绪,所以我问过的美国人都表示没有一个专门的词儿。今天才学到有个德语来源的词,Schadenfreude (Shaden表示伤害,freude表示快乐)基本上能够对应。原来,弗洛伊德的Freud和快乐是这么相似的两个词啊-- 有的来源说他的姓就是这个含义。

学到这个词是因为 今天的科学新闻里提到康奈尔有篇关于幸灾乐祸的新论文。人们感到幸灾乐祸的对象有三大类,一是对自己的敌人或对手(他们倒霉我们通常可以得益),二是针对某些罪有应得的人--即使我们没有直接得益,也可以认为实现了社会公正。第三类,是针对自己妒忌的对象,这是不太说得出口的,因为对方虽然比自己混的好,却不见得是坏人,希望他们倒霉,只显示了我们的小心眼,所以通常我们不见得承认。

一般人也雇不起“lie to me”里面的Lightman group来观察普通人难以觉察的微妙表情,不过还有比较便宜的选择: 用肌电图来检测面部活动,包括不由自主的微笑。还有fMRI甚至可以看到大脑主管感受“获得的快乐”的部位Ventral striatum有多兴奋 。 “获得”的程度不光是绝对的,自己获得了多少,还包括相对的 -- 比别人多得了多少。而这个别人如果是敌人,那么这个相对的快乐就更强烈了(好比中国队拿冠军我们高兴,但尤以击败日本队而拿冠军更为高兴 --瓜你有没有认出这个句型,大哥肯定是认得的)。  而ACC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和 anterior insula 体会痛苦,以及同情的痛苦 -- 看到别人受罪我们通常也会难受,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这个别人是自己极度的对象,这个同情的感觉就减弱了,反倒变成快乐。

还有一个相关的实验,让我想到中国的古话“妇人之仁”-- 这大约是说同情不该同情的人,乱心软的意思(D同学贡献:妇人之仁的英文是bleeding heart)。中国传统文化一贯的政治不正确,这个成语却原来不是歧视妇女,而是有生物学基础的: 研究人员观察大脑负责“同情”的区域,不出意外地发现,男人和女人都有共情的能力: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他们能感受到痛苦。意外的发现是,女人的 同情心是普渡众生式的,对她们之前认为的好人和坏人(实验中好人和坏人是用“是否在游戏中“费厄泼赖”来定义的)没大区别,只要看到人受苦她们就痛苦。男人的同情心就有选择多了:打击坏人时他的共情比较弱,更有意思的是,负责快感的VS区域也激活了:这大概可以解释男人对于复仇的热衷而女人同情心的泛滥。(Empathic neural responses are modulated by the perceived fairness of others) (D同学又认为我不应该说复仇,因为打击坏人是实现社会公正,并非私仇。但是,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嫉恶如仇么?)

不过,从肌电图捕捉表情我又想到,说不定哪天不用做肌电图,直接图像处理也能分析出面部表情。大家都在指出明星们打肉毒杆菌的结果是面部肌肉僵化,表情丧失 -- 这个虽然是去除皱纹的副作用,但这副作用的再副作用,也许又能帮他们掩饰自己的某些表情,譬如幸灾乐祸的微笑?真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Friday, July 19, 2013

从“烟花易冷”开始

林志炫唱的烟花易冷,在“我是歌手”里听见,十分惊艳。当时还有人夸他,伽蓝这个容易念错的词他没唱错,唱的是“茄蓝”。

很惭愧,我一直因为把僧伽念僧嘎的缘故,也把伽蓝念嘎蓝。-- 查了查字典,上面的确说僧伽念僧嘎(http://cidian.xpcha.com/3d666ezxdn1.html),但是也的确在另一个字典上明明白白写着伽蓝念茄蓝(http://xh.5156edu.com/html3/2839.html)。这下我糊涂了,因为这两个伽,出处是一样的啊:

僧伽是来自梵语 Sangha (英文wiki 中文维基),伽蓝是来自”僧伽藍摩“,梵语是Sangharama ( 英文wiki 中文维基)。如果英文对梵音的音译不太离谱,那听起来绝对像“僧嘎”和“僧嘎-蓝摩”远胜于像“僧茄”和“僧茄-蓝摩”啊!

正要借英文对梵音的音译来为自己念错的字辩解(我记得大土佬前辈在中亚旅行的时候也很喜欢就各种发音吐槽) ,忽然想起Camer兄是专业人士。发信去问,他说,要照书上说的话,中古属平声戈韵,求迦切,应读为 quo,现在普通话没这发音,就读 “茄”。僧伽(Sangha)也得念僧茄!Camer老兄还循循善诱地说,好似藏文的nga--好似个头啊,好像我知道藏文nga怎么念一样。 还好下一个例子我听明白了, 类似陈寅恪的恪 大家都念que(却) 字典只有ke(克) 其实应该念quo。 这下我高兴了:G城的方言里面,雀字正好就是念quo啊。如果用普通话念,雀(que)跟茄(qie)就离得不远了。

到底在梵音里面,这个 सँघाराम 和संघ 怎么念的呢? संघ (Sangha,僧伽)听起来是这样 。 像桑嘎。 सँघाराम的发音文件我还没找到。但是,Camer同学说,这不重要。因为就算我找到一个说梵语的人,现代梵音跟古时候的梵音并不一样,就古时候还有雅正的吠陀梵文和平民的佛教梵文口音不同,现代汉语跟古代发音也有很大变化,咱不能用现代梵音重新音译一次到普通话汉字。就得照古代中国注音书,念茄!不过我考虑以后干脆装B一点用方言念quo,或者用现代梵音念!想起以前提到过齐豫跟和尚唱的两个版本的大悲咒,因为齐豫的国语发音太清晰了,反倒觉得容易出戏。

Thursday, May 09, 2013

性别中立的法律条文

四月底,华盛顿州长Inslee (我很想把他的名字译作“认死理”,恩,用东北口音“银”通“人”)签署了法案 SB 5077 (讲中文的同学不要笑,SB是Senate Bill的意思),要求该州法律条文里面全面使用性别中立的语言。

各种来源的例子,可惜没看见一个完整的列表。

 “fisherman” --> “fisher”
 “gripman” --> “grip operator.”
 "journeyman plumber" --> "journey-level plumber"( 来源
"penmanship" -->  "handwriting"
"signalman"--> "signal operator"
"freshman"--> "first-year student."( 来源

据Huffington Post报道: 提案人,民主党州议员 Kohl-Welles 女士说,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Mankind means man and woman"  -- 不过,我没看见mankind这个词是不是也要换掉 (2018年的更新:加拿大总理小土豆说,要的,应该说peoplekind,才够包容)。

有读者奚落政府词源都没搞清楚: penman的man是手的词根(比如manual的来源),根本就不是男人的意思。不过,没有专家给我验证这个。在一片骂声中,有个自称是Kohl-Welles 女士的人回复说,这个法案并没有浪费多少纳税人的金钱,因为根本就没花多少时间-- 电脑软件起草的!哈,拜托,这个475页的法案,就算电脑起草,翻一遍也得好长时间哪。虽然我们知道议员们投票通常根本不读法案,您也别这么明说啊。

感慨:
1. 中文的优越性体现出来了啊!人,主席,书记,国王,皇帝,都本来就没有指男女嘛。甚至在口语里面咱们说他/她都是一回事,不写下来,安能辨我是雄雌?
当然中文也有很让人糊涂的时候,我好像举过这个例子。中文之不能拉丁化,哪里用得着《施氏食狮史》这样的雄文,只要念念“牡牛的意思是公牛”知道了。

2. 我得新建立一个tag叫“吃饱了撑的”

Monday, January 02, 2012

乱拍脑袋

经常一拍脑袋想到莫名其妙的东西。
某天忽然想到,awe这个东西,原来是好的,但过犹不及。有一点,awesome,很好,太多了,就awful了。

当然,这句话是当冷笑话说的。事实上的词源,曾经有个孩子也在一拍脑袋之后去查了查,写在他的blog上了. Awe早先从敬畏起,以畏惧为主,这时候衍生了awful,所以是负面的。之后awe的味道变成以庄严,令人崇拜,敬畏中偏向敬了,这时候衍生了awesome,于是变成正面。当然,也有His awful holinness这样令人莞尔的古文。

在大哥家过节的时候,说起老外喜欢在纹身时用汉字。大哥被陌生人拉住问身上纹的字是什么意思--大哥不解,你都不明白是啥意思就敢往身上招呼?我说,也许他怕被纹身师傅骗了,要多印证几次呢。那个人身上纹的是“穷”字,大哥说多难看。我说,你往穷尽上解,就是追求极限的意思,也不错。上穷碧落下黄泉,很有诗意的!大哥说,那纹一个idiot的意思也不错咯?我问哪个字是idiot,大哥说“痴”啊!不错,痴在中文里还真是一个挺褒义的字,是说执着,虽然执着在佛家本意也不好,但平常人用都是用褒义了。

Wednesday, November 09, 2011

technically speaking

中文里到底咋说?在郭凯的博客上看见一句话,"在技术上美国已经于2009年走出了衰退", 翻译回英文才明白这是technically speaking的意思,差点被我理解成 technology sector 走出衰退。

中文里有个感觉相近的说法是“理论上讲”,跟technically speaking一样都有意思是“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儿”。

郭凯的blog是occupy wall street引发的。说起来这场运动真是有趣。基本上可以总结如下: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这里,虽然,这个目的是啥(What is our one demand?) ,俺们还没商量好!

有时候(也许总是?) 我还真是挺techincally picky(计较技术细节?)的。啥叫我们才是99%啊?谁不是99%啊?就连全球首富那也是99%啊!只不过有些人在top 99%,有些人在bottom 99%,而关键在于,大多数人不是既在top99%也在bottom99%嘛!所以我才被搞得快精神分裂了。现在occupy wall street 都快变成occupy everywhere了。你住的城市要是还没被占领,以后都不好意思再说自己是major city! 看各地被占领的照片还真是千姿百态,各领风骚,比如 VV拍的Boston 就明显能看出Boston的nerdy。

Tuesday, October 11, 2011

小鹿vs蝴蝶

昨天问D同学,你知道Butterflies in the stomach中文是啥么?小鹿乱撞!你说,这表示我们中国人比英美人士豪爽,感情充沛呢? -- 还是,我们比较大惊小怪呢?又或者是感觉特别敏锐呢?

Monday, February 07, 2011

为什么



偶然哼起许美静的一首歌,“往事就像流星划过心房”,忽然想到,为什么文学里提到心,只有心房,从来没有心室呢?心房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实放歌词里还好理解,因为房字发音比较饱满,比室字圆润开放。但是为什么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里也永远都是心房呢?

心有粗细,有开关,痛心,热心,揪心,还有一个窝心在大陆是堵的意思,在台湾是体贴的意思。

五脏六腑里面,肺好像好的时候就如同无形。坏了撕心裂肺。
脾是管脾气,胆是管胆量。肝呢?好像只有惊恐到肝儿颤--这个我还没体会过。
肠是用来后悔的(悔得肠子都青了)。

Thursday, April 29, 2010

继续收集

empty vessels make the loudest sound, 今天看见有人说,诂苟发现是柏拉图说的。
原来半瓶醋叮当响不用翻译,有现成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
 2014.3.15 在moth radio hour里听见一个孩子说他爷爷等了几十年,才找到他来问这话啥意思。What good is a cake if you can't eat it?! 其实这个其他版本的好懂得多: you can't keep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