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8, 2013

幸灾乐祸和妇人之仁的生物学基础

我一直好奇“幸灾乐祸”这词儿的英文对应是啥-- 英国人装蒜,不承认自己有这情绪,所以我问过的美国人都表示没有一个专门的词儿。今天才学到有个德语来源的词,Schadenfreude (Shaden表示伤害,freude表示快乐)基本上能够对应。原来,弗洛伊德的Freud和快乐是这么相似的两个词啊-- 有的来源说他的姓就是这个含义。

学到这个词是因为 今天的科学新闻里提到康奈尔有篇关于幸灾乐祸的新论文。人们感到幸灾乐祸的对象有三大类,一是对自己的敌人或对手(他们倒霉我们通常可以得益),二是针对某些罪有应得的人--即使我们没有直接得益,也可以认为实现了社会公正。第三类,是针对自己妒忌的对象,这是不太说得出口的,因为对方虽然比自己混的好,却不见得是坏人,希望他们倒霉,只显示了我们的小心眼,所以通常我们不见得承认。

一般人也雇不起“lie to me”里面的Lightman group来观察普通人难以觉察的微妙表情,不过还有比较便宜的选择: 用肌电图来检测面部活动,包括不由自主的微笑。还有fMRI甚至可以看到大脑主管感受“获得的快乐”的部位Ventral striatum有多兴奋 。 “获得”的程度不光是绝对的,自己获得了多少,还包括相对的 -- 比别人多得了多少。而这个别人如果是敌人,那么这个相对的快乐就更强烈了(好比中国队拿冠军我们高兴,但尤以击败日本队而拿冠军更为高兴 --瓜你有没有认出这个句型,大哥肯定是认得的)。  而ACC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和 anterior insula 体会痛苦,以及同情的痛苦 -- 看到别人受罪我们通常也会难受,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这个别人是自己极度的对象,这个同情的感觉就减弱了,反倒变成快乐。

还有一个相关的实验,让我想到中国的古话“妇人之仁”-- 这大约是说同情不该同情的人,乱心软的意思(D同学贡献:妇人之仁的英文是bleeding heart)。中国传统文化一贯的政治不正确,这个成语却原来不是歧视妇女,而是有生物学基础的: 研究人员观察大脑负责“同情”的区域,不出意外地发现,男人和女人都有共情的能力: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他们能感受到痛苦。意外的发现是,女人的 同情心是普渡众生式的,对她们之前认为的好人和坏人(实验中好人和坏人是用“是否在游戏中“费厄泼赖”来定义的)没大区别,只要看到人受苦她们就痛苦。男人的同情心就有选择多了:打击坏人时他的共情比较弱,更有意思的是,负责快感的VS区域也激活了:这大概可以解释男人对于复仇的热衷而女人同情心的泛滥。(Empathic neural responses are modulated by the perceived fairness of others) (D同学又认为我不应该说复仇,因为打击坏人是实现社会公正,并非私仇。但是,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嫉恶如仇么?)

不过,从肌电图捕捉表情我又想到,说不定哪天不用做肌电图,直接图像处理也能分析出面部表情。大家都在指出明星们打肉毒杆菌的结果是面部肌肉僵化,表情丧失 -- 这个虽然是去除皱纹的副作用,但这副作用的再副作用,也许又能帮他们掩饰自己的某些表情,譬如幸灾乐祸的微笑?真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2 comments:

  1. 为什么古时候要“养相体”,想当官先得“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呢?不就是要掩饰自己的表情咩

    ReplyDelete
  2. 需要表情丰富就丰富,需要没有表情就没表情。从这一点来说,江core和胡core都还有进步空间啊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