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兰花是出了名的为了传粉无所不用其极。用外表或香味色诱是小儿科,为了利用苍蝇也不惜放低身段释放出类似腐肉的臭味。澳大利亚的锤兰另辟蹊径,长成雌马蜂的样子--亮闪闪的脑袋和毛茸茸的身体,连姿态都模拟她们停在枝头等约会的样儿,甚至还会分泌类似马蜂外激素的气味。模拟得太乱真了,雄蜂会从一朵花到下一朵一再上当,兰花的粉也就授了。科学家当然认为这是进化的结果。信神的大概也可以认为这是精妙的设计 -- 不过如果要把这当作“设计论”的例子,我只能再次说,搞设计的这个神是一位有恶趣味的少年。
也有偶然的人为因素,干扰昆虫正常婚恋。澳大利亚有一种甲虫(BUPRESTIDS),雌性比雄性个头大,有金棕色的壳儿,壳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小坑儿 --- 雄甲虫最被那些个大壳亮闪闪的雌虫吸引了。 还有什么是金棕色亮闪闪个头还比自己大不少,最最重要的是还有密密麻麻的小酒涡坑儿的呢?---- 啤酒瓶子。于是,偶然邂逅了啤酒瓶的雄甲虫,往往在疯狂而执着的追求啤酒瓶的过程中死在炽热的澳大利亚阳光下。仁慈的啤酒公司后来修改了酒瓶设计,把瓶底弄光滑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可以推广的结论-- 择偶这事如果交给雄性来做就是比较愚蠢和盲目。雌性要难糊弄得多 -- 起码雌蚊子是这样,特别是人想要糊弄她们的时候。这个夏天蚊子再次成灾,想起几年前就听说过的控蚊手段,不免又在网上跟踪了一下进展。
本来 DDT曾经是广泛应用的高效杀虫剂,对蚊子也很有效。但是后来发现DDT在环境中降解十分缓慢,而且对海洋生物毒性颇大,在发达国家逐渐禁用了。最近因为非洲等地蚊子实在难以控制,在疟疾肆虐的地方,用DDT的坏处还是抵不上得控制疟疾的紧迫,所以DDT的使用似乎还有反弹的趋势。
如果能有不依赖化学药品的控蚊方式,当然最好。 一个策略就是大量释放不育雄蚊。雄蚊子是素食的,不咬人,也不传播疾病。如果有足够多的不育雄蚊能占领市场,混淆视听,蚊子的数量就可能急剧下降。这
个想法其实不新鲜,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好几种果蝇上得到成功。不知道该说雄果蝇比较抗辐射,还是雌果蝇在择偶上比较笨 --
总之被辐射而不育的雄果蝇至少在追求雌果蝇的时候并不逊色于普通健康果蝇。蚊子就不太一样,辐射过的雄蚊倒是也不育,但是雌蚊看不上它们,放出去根本没有竞争力。
科学家只好继续努力。牛津的遗传学家整合了一个特别的基因到伊蚊里(这个伊蚊正是我最害怕的花腿蚊子),把它们搞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幼虫非得在食物里添加四环素才能成活。在野外,没四环素吃,这些蚊子的后代会夭折。那么只要有足够大量的雄蚊上市,只要雌蚊分不清,就可以劣币驱逐良币了。2007年马来西亚卫生部做了野外实验,结果说这种蚊子竞争力和野生蚊子差不多,看样子是把雌蚊糊弄过去了。 过去的几年中, Cayman群岛和巴西也都做了野外实验。深受登革热之害的巴西放生了上百万的转基因蚊子,但似乎还没有明确 的结论。今年夏天,Florida也想试试,可我在网上查了半天也没搞明白到底他们得到批准了没有。
不育当然有很多种,除了生出早夭的后代,还有一种是根本没精子 -- 但是一来要母蚊子愿意与之交配,二来交配完了还不能意识到其实公蚊子发送的是空货。2011年 PNAS发了一篇文章 ,用RNAi技术搞出一种雄按蚊(传播疟疾的蚊子),根本不能产生精子。但是他们和正常蚊子一样能吸引雌蚊,最关键的是雌蚊交配之后还自以为得计,不光会去产卵--自然是未受精卵--,而且认为自己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拒绝再次交配。据说这种蚊子还有一个优势,因为不需要制造精子了,它们似乎能把有限的能量用在自己身上,长得更壮实,更有吸引力。听起来是个蛮好的主意,可问题的关键是,劣币驱逐良币,也得有足够的劣币才行。两年过去了,这种无精雄蚊似乎还没法儿大批量生产。
当下的手段,好像都是在改造雄蚊上。什么时候要能改造母蚊子,让她们能爱上蜘蛛或者蜻蜓,世界就清净了。
Monday, August 05, 2013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