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1, 2006

一切都是定义 (2):临终语

广义的一切当然都是定义。
局部一切――即这张帖子――源于司汤达的抄袭。掷地有声的“我来我见我征服”给他整成了“活过爱过恨过写过”。巫去google他这句临终语,牵出一串名人。大伙的喜好不一,按王朔文集的分类,看得出来巫和朕属于谐趣篇,wave和troub属于纯情篇。

为什么想起这个呢?巫引的网页上说,

拿破仑临终前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结局很清楚,对于光明和黑暗,每个人只能选择 其中一种。”

朕不太满意。果然是临死前英雄气短?这样的拿破仑怎么好像太蔫儿?

生命不止,google不息。果然,关于拿破仑临终语的记载,还有另外的版本。这个网页上说,

拿破仑临死时处于神志昏迷状态。那天,圣赫勒拿岛上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拿破仑突然从床上跳起来大喊:“我的上帝!我的法兰西!”然后就倒下断了气

这样还将就混的过去。

Wikipedia上说,His last words were: "France, the Army, head of the Army, Josephine"
其它多个网站上记载他的临终语是Josephine。

看来皇上的遗诏不论中外都容易传下不同版本。英文版的好像比较统一,只是对于长度取舍不同。朕再回去看巫引的那个版本,看出了问题所在。这个贴子里,话分两类,“临终前”和“临终时”。不要小看一字之差,小布施不就因为一字(母)之差打错了国家?狒受某兄熏陶的结果,对这个表达十分敏感:我还没...之前。这个错误很流行,但正确的表达是“我还没...的时候”或“我在...之前”。

试想任何人一生说的话,多少不是临终说的?

我们得定义临终。譬如说,死亡时间为t,(t-delta,t)可作为临终时。凡在临终时说的话都算临终语。对大多数人的理解,delta可能在分钟级。但是皇帝托孤一般是个比较复杂的政治活动,所以我们照顾一下,考虑delta在小时级。有很多人在最后时刻不说什么话了,按这样的定义,就可能没有临终语。就像马克思说的,Last words are for fools that haven't said enough! 当然,他这句话在中文里更合理。在英文,字面上讲,“最后的话“,是凡说过话的人都有的。他这句,就也被人标记为,last words of Karl Marx。 多讽刺。

英文里这个last words就可能有不同定义了。我们可以沿用中文定义,管最后时间区间里的话叫最后的话。但是也可以定义为此人所有话中的最后几个字。譬如,用{s_i,1 <= i <= N}表示某人一生说过的所有话的序列。那么最后的话可以定义为{s_j, N-m<=j<=N}, where 0 < m < n .正常情况下 m 一般是一个小整数。但如果遇到诗人,要口占一绝呢,m 可能上几十。

  • 凡说过话的人,必有last words. 但不必有临终语。
  • 若一个人临终时忽然话多,临终语可能包括甚多字节。
  • 关于拿破仑最后的话,英文诸版本中的分歧源于对参数m的选择不同。
另外,朕还喜欢王尔德的:
Either the wallpaper goes or I do!--last words of Oscar Wilde。
不得不承认,这孩子是真gay啊。临死还和恶劣品味战斗不息,让人心疼。

9 comments:

  1. 这次不定义了.

    ReplyDelete
  2. 嗯,能像狒狒那样的惦记着那谁谁的事儿,我觉着应该是之前,而不是之时。毕竟那谁谁的事儿隔着太远。

    ReplyDelete
  3. 哼, 分明是说我没正经么, 非要这样说

    ReplyDelete
  4. 真理一:言多必失

    真理二:没正经是件多么好玩的事儿。

    ReplyDelete
  5. 我以为我也是谐趣篇的。看样子IQ or EQ都不够,就成了“纯情篇”。我好想好想耶...

    ReplyDelete
  6. which one is troub's favorite?

    ReplyDelete
  7. 海涅的--of course.

    ReplyDelete
  8. 哈哈,没啥,纯情了,矫情了,挚情了什么的,经历过了就知道不过是人生百态之一,大家迟早都要体验的。包括dongmei借洪晃的小资论,偶尔为之,不为过。这个世界界线分明的事情越来越少,一棒子打不死。

    ReplyDelete
  9. Jack, 你看见我在你上个帖子里的回帖没有?那个关于马铃薯做电源的。你的小橘灯真的可以亮起来的。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