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我还没中。
这个假想还是在很多人的脑子里出现过的。moppet说,想来想去,会给别的更需要的人,自己老实过当前的日子。
瓜不用讲,他可以开很多作坊,包括首饰作坊,玻璃作坊,木工等等不一而足。
土豆呢,很阔气。看上哪本不通的外文书,拍钱下去,给我翻!中文一份,英文一份!
我有过很多主意,都忘掉了。不过我不担心,真要中了我不会想不出新花样来的。最近的想法是关于茶。我们一家都算喜欢喝茶的,可是爸妈年纪越大对咖啡因越敏感,已经很久不沾茶。那天看见妈妈半夜还在上网,问她为什么,说是作客喝了一点茶。我问她为什么不试试我看到的简单去咖啡因手法。妈妈说不敢试,怕不灵。我佯怒:啊,我让你大早上试试你不敢,人家下午递给你的茶你就敢喝!妈妈做小伏低地说:我错了,再不敢喝茶了。
可是茶是多么好味道的东西啊,这样不得已戒掉,实在很可惜。何况,我们的茶馆就要重新开张了,老板老板娘不喝茶怎么说得过去呢?
理论上讲,去咖啡因似乎不是很难。甚至大学化学实验课上还提取咖啡因呢。当然提取咖啡因跟去除咖啡因是两回事。一来我并不喜欢茶被化学药剂处理,常用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虽然都算安全,可是香味也一样提取出来,那还塞得回去吗?另外常见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溶法。都号称不去除香味,因为香味是大分子。可是至今没有吃到过有茶味的decaf茶,我对此总还怀疑。美国卖的袋装茶,虽然我一向嗤之以鼻,等喝了去咖啡因的袋泡茶,才知道不光天外有天,地下也还有地狱的。国内卖的好茶,我似乎都没见过去咖啡因的--那么多道炒茶和发酵的工序,是很难决定在哪一步把去咖啡因加进去啊。
家庭自助的去咖啡因操作,据说非常简单,就是泡第一开时等候30秒,然后换水。据说80%的咖啡因在这30秒内先于茶香溶于水中。可是其实国内稍微讲究一点的饮茶,头开水都是用来洗茶的,本来也不饮--难道都是低咖啡因了?我倒是没有掐过表,但茶楼里洗茶这一道似乎不至于比30秒短太多?这个简易法门我只在非学术网络上看见,大家都是口口相传,找不到来历。
等我中了彩票,就建化学一个实验室,一一测试各种去咖啡因法。再建一个生物实验室,看能不能单把茶里合成咖啡因的基因敲掉。要让我爸我妈这样想喝茶的不会因噎废食。我自己,也不用限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