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很多朋友一样,我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越忙的时候越想干点建设性的闲事。其实就是知道自己不该不干正事,所以浪费时间的时候好歹能觉得,起码在各种浪费的方式里这个还不算最糟糕的。
一个名字反复在某常刷网站上出现,虽然还是不认识,但就混成了熟脸儿。成了熟脸儿以后,尤其是人家一连更新好几次博客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从来不点开看一眼有点过意不去了。然后就在吃午饭的时候点开看,一边看一边安慰自己说,我吃饭呢这,不算上网浪费时间。
我一向不怎么鸟崔健,主要是很多人太鸟他了。我觉得他的音乐也就是尔尔,很多人一说他牛,就引用歌词。要是就能写词,干脆直接当诗人,还吹小号做什么?有批判性的短句子,不需要配乐弄成摇滚的话,会写的人就太多了。摇滚是,民谣也是,有社会批判最好,可是对我来说,还得好听为基本要素。我爱听的乐队,其实很多我都没把歌词听太明白(或者根本不咋写词),架不住好听嘛。近来好像又有一些另类的乐手出现了,结果我又发现,好像他们写作能力比写歌能力强。。。。我一边看人家的博客一边想,怎么都是些副业比专业强的主呢
(可是接着我忽然意识到,我是不是也是副业能力比专业能力强啊?)
说起诗人来,正好土豆前两天说北岛来着。我一直不大明白诗的特殊地位。在我看来,诗跟小说戏剧或社论一样,应该就是一个体裁,是个完全中性的东西,不应该天生神圣,也不应该特别脆弱,动辄被亵渎。其他的体裁都是容易界定的,经常有人说,这烂小说,烂剧本,但诗一烂,就要被人说,这算什么诗啊,这根本不是诗!--那它是什么呢?通常来说,那些被质疑是否算诗的东西,更不接近其它的体裁。除非还有一种体裁叫做“其他”,否则我还得把它们叫做诗。
在诗里面,新诗特别容易鱼龙混杂,因为没有一个简单的技术上的quality control。律诗就比较好定义。好写古诗又不通格律的人都号称他们写的是古体诗。说到格律又是我的心头之恨。我这么倾心古典诗歌,为什么生在一个方言里没有入声字的地方呢?!结果,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倾心古典诗歌(照我才学会的句型,可以说I secretly love... 在网络上表白还算secretly吗?算的算的!我的blog的这个小圈子,我跟你们说过的都还是secret哈)。年青的时候,我多少次打开王力那本《诗词格律》啊,都卡在开头进行不下去。至今还有一个后遗症:一遇到说吴语粤语的人就喜欢让他们说几个入声字来听听。遗憾的是,他们自己对入声字也往往不甚了然。这里面包括土豆的领导。
因为自己始终没有弄清楚,我愤而转为攻击格律的合理性。确切地说,是现代人作古诗的合理性。本来诗歌讲究音韵是因为要用来诵读,因为合乎音韵的诗歌,吟诵起来更加悦耳。可是,很久以前,古人们写诗也要查韵书了,因为单靠他们自己吟诵已经搞不清楚合不合格律音韵。这说明他们已经不知道怎么按古音来读诗了(或者他们的耳朵很不好,读出来也不知道好不好听?)问题是,既然大家已经不按古音说话,吟诗时也不是按古音吟诵了,按书上查来的格律写的诗,岂不是变成了“假如这首诗穿越到更古的年代,那时的人读起来会觉得很悦耳”?为后世写作的还容易理解些,毕竟可以流传。为古人写作,不照顾自己耳朵而去附会中古音,简直刻舟求剑嘛。鲁迅说律诗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其实这镣铐本来是首饰的。现在时尚都变了,还要强戴,关键是戴得对不对我还看不懂,难免忍不住要诋毁它一下。
另外,今天还诂了一下当年在爱琴海上惊鸿一瞥饭上的希腊流行歌手,当时搜索中文网站完全没有他的信息,现在已经有好几百个网页,颇有些歌迷了。曾经帮我当歌的希腊人都回塞浦路斯去创业了,我琢磨是不是啥时候刻张中文流行歌曲送他? 参考土豆曾经把老外度成齐秦歌迷的成功案例,我是不是就从这儿下手?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我觉得诗不仅仅是个体裁问题,应该是个Binary Decision,恶诗就不是诗,而且这个Threshold应该是变化的。“洛阳纸贵”的汉赋也是押韵的,那时候也是诗,后来还有谁读它,把它当诗?沈宋之后,律诗定型了,以前那些过渡期的就不再算是诗了。再好比胡适的尝试集,刚开始的时候算是诗,有了野草以后就可以不算了。
ReplyDelete赋好歹也是一个体裁啊。尝试集不算诗了,倒算什么?梨花体不是诗,又是什么呢?是小说还是戏剧还是什么?
ReplyDelete嗯,人们一般说,这是:
ReplyDelete歪诗
打油诗
顺口溜
梦话(特指某些意识流、抽象派)
古龙体小说
......
不如这样,以后大伙看见不顺自己意的诗,可以说
ReplyDelete这哪是诗嘛,这简直是...简直是...
"狒狒写的东西"
我也很满意,我哥也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