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1, 2009

都是钉子户,下场怎么这么不一样呢?

好几年以前,有个朋友住在康涅狄格州。他写过一个帖子介绍康州的一段旧闻。长话短说,就是作为港口城市的纽黑文在五十年代曾经有一次咸鱼翻身的机会。这个朋友如是描述:

康州决定改建纽黑文当地小机场为国际机场,这对于纽黑文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好消息,房地产早已闻风而动,各方力量也已被调动起来。这个时候,纽黑文市政府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地的小机场跑道需要扩展三百英尺以容纳喷气式飞机的起落,这一百米的距离,需要占用两家民房,只是这两家民房的主人都十分固执,宁可住在机场旁边享受噪音,也不愿意搬迁。纽黑文市政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纽黑文的十二万人口的幸福将来以及纽黑文市的美好规划,都寄托在这两人的一念之间。但是这两人把大门一关,进屋里煮咖啡去了。这一壶咖啡,就煮了三年。最后有些公司忍不住了,许诺给这两个人每人一百万美元,如果他们愿意搬家的话。这两人没回答,继续在院子里忙着除草。纽黑文围绕新国际机场的复兴计划也从此泡汤,这两个人可以说改变了纽黑文的发展历史。

因为康州江湖人称“宪法之州”,朋友问道:“如果当年纽黑文市政府用推土机推平了这两人的家园,现在的康州还会称是宪法之州吗?不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被耽搁,与两个人的权利不被侵害,谁更重要?”

我当时对康州这个宪法之州的名字印象很深,例证就来自于他说的这个故事。土豆一转眼,就到了21世纪。还是在康州,还是要搞开发,还是遇到钉子户。然而这一次,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政府的态度强硬了,开发商们的腰板硬了。原来,第五修正案有一个征用条款。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发商借口“公众使用”,试图强行拆迁。钉子户kelo一家认为商业开发完全算不上公众使用,市政府是官商勾结滥用土地征用权,于是把市政府告到康州高级法院。州法院认为开发能搞活经济,创造就业,提高税收,于是有利于州计民生,故属于公众使用。Kelo不服,又告上美国最高法院。这个2005年的案子在最高法院候审的时候全国都在关注。搞活经济虽然能说最后能给老百姓利益,但这所谓的“造福大众”到底能不能算是“公用”呢?若是造福大众可以算,简直所有开发都可以算了。既然要开发,一定是觉得要赚钱的,赚了钱自然要上税,这就算公用,就可以征地的话,门槛儿也太低了。当年纽黑文的机场计划怎么说也更算得上是公用吧,第五修正案也不是才修的,怎么就没有用上这个土地征用的条款强征呢?难道是纽黑文政府太蔫儿?这个故事只听我这朋友说过,连我这个诂苟博士也没搜出个出处,自然没法调查详情了。

这个案子最终是5比4判市政府赢了。我顿时感到美国又像天朝靠近了一些。

案子结了,故事没有。各州掀起了立法热潮。明文限制征地用途的州从8个激增到42个。

胜诉的New London市偷着乐去了吧?还有更绝的呢。 不光要征地拆房,下面这个招儿我估计天朝的政府部门都要佩服他们的想象力。New London市政府宣称自拆迁通知到达时起,那土地就是国家的了,你们占用国家土地岂是白占的?几年下来,每家钉子户倒欠市政府房租若干万。Kelo还和她的律师等人到我们学校给了一个报告,我还兴致勃勃去听了。当时,kelo说,我不吃这套。谁要硬来拆我的房子,结果一定很难看。如何个难看法,我也无法想象。 最后市政府没收到这个钱,而是陪钱安抚了kelo家,让他们搬到市中心去了。不过,有这个倒收房租的创意就已经够他们上个厚黑榜的了。

土豆又一转眼,到了2009年。我这个追高院案子如同追看连续剧的嗜好终于不再孤独。跟同好提起此案的时候,我又查了一下wiki词条。更新上说,截至2009年十一月,那片地还是白板一块,当年征地时预算的三千多就业机会,每年百万余税款,一个也没有兑现。大股东,制药公司Pfizer,大概发现这块地实在风水不好,已经表示要关闭位于此地的科研部门。

Wiki词条Kelo v. New London 现在连中文版都有了。

6 comments:

  1. 我还真是佩服你,对什么都感兴趣。

    ReplyDelete
  2. "土豆一转眼"是什么典故?

    ReplyDelete
  3. 同问。居然还有瓜不知道的典故,我扽是觉得自己没有那么老了耶

    ReplyDelete
  4. 不是有次土豆在日记上说什么一眨眼如何了,又一眨眼又如何了,然后我们的反应都是“你少眨几下眼好不好?“

    ReplyDelete
  5. 跑回去看了,哈哈,让她慢点眨眼的留言竟然是我的

    不过眨眼和转眼还是有点区别的---记性也不好的狒的狡辩

    ReplyDelete
  6. 顺便在你这里说一下,今天神奇小子丁俊晖再夺英锦赛冠军让我高兴坏了。最喜欢看牛人低谷后的反弹。这家伙现在的脸看着都不象才22岁的了。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