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推荐了一篇文章,介绍俄罗斯人名的。小时候,俄国人的名字音节太多而且变化太复杂是我被俄国文学吓到的原因之一。譬如“阿列克谢”,小名儿又叫阿廖沙,廖沙,廖申卡,阿列克斯 ,然而叫阿托沙的呢,又不是他了。。。这还光是名呢,有时候人家还用姓。我那时候就盼望着以后谁再翻译,正名儿都写作阿列克谢,小名儿就写作阿列克谢* , 阿列克谢# ,阿列克谢^ ,其中加*表示简称,加#表示昵称,加^表示爱称。。。我读起来又知道是同一个人,又知道人家在用不同的称呼,多省事!
看民国书的版本,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下面都有下划线的,读起来省事很多。否则汉语每个字都有意义,又没有个大写字母和词间空格,看见四个字以上的人名真是很容易晕掉。我看的三个火枪手系列是几个不同译者,达达尼昂就又叫做达特安和达尔大尼央---- 我后来很怕那些翻译人名的时候非要把每个音节都译出来的人。(大哥以前举过史记里"奉项婴头"的例子,本来是抱头鼠窜的形象描写,但是以前把项婴当作了人名下面划了线,解释自然偏了。这是专家解错的例子,多数时候,专家的理解对我的理解是顶要紧的,尤其是古文常常亲热地就用一个字称呼)。多音节的外国人名,经常就让我不知道断在哪里,很希望下面都有条线,譬如阿尔伯特·斯奇亚菲诺,只要记住是阿~~~诺,长度差不多九个字就得了。这个就像英文里单词只要首尾字母和长度不错,拼错了大家一样认识是一个道理。
说回来,虽然我不见得喜欢把外国人都翻成白瑞德郝思嘉这样的中文姓名,但是把每个音节都翻出来的念起来也忒费劲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沙发!
ReplyDelete咦这个名字好眼熟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