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01, 2016

牛津的学生运动

和哈佛的“必须打倒Royall” (Royall Must Fall) 遥想呼应(或者说开了风气之先)的,有南非学生的运动,"必须打倒罗德 "(Rhodes Must Fall)。

比起哈佛法学院的金主Royall,这位Rhodes先生的名气可大多了。即使不认识他,大概也听说过Rhodes Scholar。 拿过罗德奖学金而得以去牛津深造的名人,包括各国政要(比如希拉里的老公克林顿),科学精英,商界领袖,军事将领,还有若干一流大学的校长。

罗德本人也是个传奇人物,具体的就先看wiki吧 (英文版中文版)。倒罗运动始于去年三月,在南非开普敦大学,最后成功地把罗德的塑像给扳倒了。之后以罗德命名的“罗德大学”,也在学生运动的压力下准备改名。

那些都还是在南非的学生运动,没有取得太多的国际共鸣。等到牛津也行动起来,情况就不同了。今年初,BBC报道 (1月18日)牛津的Oriel学院已经取掉了一块纪念罗德的牌子。维基上引用BBC报道说这个牌子被

代之以声明:我们确实拿了罗德的钱,但这不表示我们跟他一个鼻孔出气。("In acknowledging the historical fact of Rhodes' bequest, the college does not in any way condone or glorify his views or actions.")。但是,我暂时还没找到这个声明的照片 -- 也许它根本还没有被去掉,因为1月29号的新闻还有说校方改口了的 。另外, 作为出处的BBC报道其实说的是两回事,声明是放在雕像下的窗户处的,这个雕像可能指的是大的全身像,不是这个半身浮雕牌子。

 刚才提到的全身像,是一个更高大醒目的罗德雕像,在某大楼的大门上方。

这个,牛津校长已经表示不会打倒(卫报报道),在校方展开的咨询中,保留雕像的意见得到了压倒多数的支持。校方确认,罗德雕像的倒掉可能导致上亿的捐款撤出。但是,钱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懂的,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嘛)。跟我们的官话一样的,最牛的原因就是“各种原因”啦(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有意思的是,在牛津推动倒罗运动的学生领袖,Ntokozo Qwabe,正是一个拿到罗德奖学金的学生。这个背景被捅出来以后,很多人指责他虚伪,有种你别拿人家的钱啊。近两百个Rhodes Scholars奋起反击,声明支持 Qwabe :“钱不能堵我们的嘴”。很多人认为,拿到罗德奖学金本来就是英国还债,是从非洲人民那里掠夺来的。(类比一下,庚子赔款,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拿着庚子赔款留洋的人,也不必就对洋人感泣涕零。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国人通常对美国把庚子赔款用来办学是非常赞许的,也领情。当时办这事儿的是老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 于是清华把西区体育馆冠名“罗斯福纪念体育馆”-- 就像一个平行空间似的的,体育馆的墙上也有罗斯福的雕像。天朝立国以后, 这个“帝国主义侵略的象征”就被搞掉了 (所以牛津的同学们你们晚了半个多世纪啊!谁说咱们没有输出价值观来着)。

雕像是一码事,至于罗德奖学金本身,英国公知大V Bidisha也有发言,“奖学金也很容易改名啊!我就不明白怎么还没改?!”嗯,这个么,大概要看当时的遗嘱和英国的合同法了?Bidisha大姐?

补充: 看新闻的时候遇到每日电讯的读者投票,二选一:A应该去掉雕像,因为Rhodes是种族主义者;B不应该去掉,因为历史人物都有污点。超过10万人投票,有92%是反对去掉雕像的。果然是保守主义的媒体,读者自然分流?不过,我是从google新闻连过去的。事实上我都记不住哪个报纸是保守派的,现wiki才确认。

卫报 提到一个牛津的学生报纸做的民调,受调查的学生中,37%支持倒罗,54%支持保留雕像。即使是在“黑人及少数族裔”中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希望倒罗。最有意思的是,Oriel学院自己的学生中只有15%支持倒罗,倒是其他学院里支持率高些。想想也是,我也希望别人更高尚。只要不影响自己,别人有啥运动我也容易表示支持。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