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07, 2010

pi的故事

不知道是谁最先总结的,中国最神秘最有权力的机构是“有关部门”。反正我是网上看来的。说起这个我想起一串儿东西。以下联想应该呈放射状非线性排列
1. 小时候看过一个笑话,有人说“佚名”这个人怎么那么牛啊,这么多名言都是他说的。如果有古人穿越过来一定觉得现在比“佚名”更厉害的人叫“网友/网民”。
2. “反正”这个词十分好用,但我第一次想到,nonetheless/neverthelss 这些个词,唯有“反正”才能得其神韵。不知道有没有人这么翻译的,我真想注册一下。
3. 跟有关部门的无所不在无所不管类似,最强有力的理由是“种种原因(various reasons)”。

============== 下面才跟标题有关 =================

由于种种原因,我两天前从书架上拿下了Life of Pi 这本书。这书是燕子那里顺来的。当时在她家的书架上(跟我一样她也没有几本书,一目了然)看见这洋溢着“小学生趣味数学”气息的标题,以为是一本科普读物。 燕子大笑:这是畅销小说,挺好看的。反正看过了,你拿走吧。我拿走这本书好多年了,一直没有看 -- 封底上的推荐语一点也不吸引我。上厕所没有书看的时候我大概也抓过几次这本书,开头读过1到3 页不止,也没有什么特别抓人的东西,就始终没读下去。

由于种种原因,我两天前又把它拿了下来,而且决定即使不好看这次也要把它看了。看完以后,我还是不理解夸它的人都看出啥花儿了。无他,这本书就是写了故事梗概里面讲的那么回事儿。就跟读者总结的一模一样。当然,多了很多细节和动词。我知道很多人很喜欢,不过知道和理解是两回事。而且最奇妙的是,燕子当年也说这本书好看。她可绝对不是会装作喜欢一本书的人。

我想我一定错过了什么东西。这本书的“精神”,比如说。于是我又上Amazon看了一篇顾客推荐的书评。看完了,也就一个反应,so?

我又在豆瓣上搜索了一下。原来这本书中文译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原来,这本书要拍电影了!而且,据说是李安导演。据说以前是一个叫“热内”的名导--但我显然不认识几个名导的名字 -- 后来才换的李安。真有意思。我都费了几个钟头看完了书了,要不要再花俩钟头看李安怎么读的这本书呢?也许他能提炼点精神出来?

4 comments:

  1. 小广告在你这儿积极地都坐SF了

    ReplyDelete
  2. 哈哈,我当初去借这本书看,结果不知道为啥图书馆给了一本韩文的,我也没仔细看就拿了回来。结果被嘲笑了一番,至今都没有再借。

    ReplyDelete
  3. nono 你当初是为啥想看这本书呢?也是有人推荐的?

    ReplyDelete
  4. 嗯,不过都不记得是谁了:P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