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7, 2016

《慢》 —— 舞台理论,观众,与慎独之关系 (1)

 昆德拉的书,是难得的当代外国文学作品里,能抓到我的。以至于在十几年前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甚至都舍不得再看他的书,担心看完了没得看。那时候我没意识到的是,自己后来根本没心境看书。

但是偶尔,有一些上不了网,不想融入当前会谈,又恰巧有图书馆在旁边的时候。我溜达到书架旁边,看到了昆德拉的名字,和一本很薄的书,“slowness”。打开一看,字大,margin大,简直是给老年人准备的large print edition。于是我坐下来开始看 (然后发现好像自己看过开头,而且这次觉得不是de javu,是确实看过,只不过上次也只看了开头)。

之前看不记得是哪一年,但是,肯定是选秀节目里有人把木心的小诗“从前慢”唱成民谣之前。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扯开:有些民谣歌曲,几乎全靠歌词,简直像一个裁缝,缝条麻袋状裙子,全靠漂亮的印花。作为作曲人的主要贡献,只是找到了这个美丽的印花布而已,这也算是创作人吗。

绕回来。《慢》的开头,还是跟他以往的书一样,明明没有什么情节,但是能吸引我看下去,只能说气场比较合。但是往下走,在他的作品里,我只能给三星——还是好看的,只是没有看过的几个长篇那么好。语言上我没法评价——这是他第一次用法语写作,我又看的是英译本,这中间打了多少次折扣。

概念上,跟以往一样,昆德拉总能提出一些有意思且并不深奥的想法。他的想法从来不让我豁然开朗或者拜服,但是好像个朋友的信那样可读。对,他的书我读得从来都不快,但是不着急。这次他关于速度的讨论并不是很新鲜—— 95年您就嫌快了吗?那时候网络才刚出现,没有twitter,微信, fast fashion还没有泛滥,全球各类选秀节目还没有出台,明星也没有像流星雨一样年年下。如果20年后昆德拉才写这个题目,应该比那时不同吧。



3 comments:

  1. 好看!能多写点成个系列吗?水平有限互动不起,只能凭空要求。

    ReplyDelete
  2. 我这多少年了才又看了本书,有点读后感。这个已经感完了。。。你也提个理论,我就再感感

    ReplyDelete
  3.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