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哥伦比亚的学生给校长爸爸写信撒娇,我才注意到校长名叫Bollinger。
咦,这个名字很眼熟么。
12年前发生的,不光是赤焰军一案,还有两个大案: Grutter v. Bollinger 和 Gratz v. Bollinger
对,就是这个Bollinger,时任MIchigan大学校长,因为该校在录取中用平权,被告到了最高法院。
两个案子他赢了一个输了一个,简介就抄以前的blog吧:
Grutter v. Bollinger
这是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支持在大学录取中采取平权的一个标志性案例。涉案的大学是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最高法院的判决认为,录取中可以对少数群体给予优先,但必须针对每个申请人的个案具体对待,考虑综合因素,而不是预设名额。法庭的多数意见由桑德拉·戴·奧康納
法官起草。判决表示,美国宪法不禁止法学院出于为教育得益于一个多样化的学生群体的专门目的,而在录取中参考种族因素。法庭认为法学院意图保证足够数量的少
数族裔学生的确是一个专门目的。法庭预期25年之后,大学录取中平权应该不再必要。 此案被认为是对1978年的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一案意见的支持。
Gratz v. Bollinger
这是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大学录取的另一个案例。相比其他几个相关案例,此案争议略少,以6比3判决密歇根大学在本科生录取中对"代表不足的少数族裔"直接加分是违反宪法的,因为直接加分则不可能对申请人对多样化的贡献有个体考量。
Saturday, December 10, 2016
Monday, October 03, 2016
心中是佛
有个来历已久的鸡汤故事,说东坡和佛印俩好朋友喜欢斗嘴。东坡说看佛印像一坨屎,佛印不以为忤,反倒恭维说东坡看起来像一尊佛——原来,所见即所思,故而他两个耍嘴皮子,是佛印赢了。
在美国风行已久的政治正确,也喜欢揣度言论底下私藏的内心,于是对言论自由设下边界—— 比如,注册商标的时候,就不可以用侮辱性的文字。黑妹牙膏,苗姑娘辣椒油——你什么意思? 艺名小沈阳?你问过沈阳人了吗?还有,你有没有听说过“苗族草药泻停封”?
最近又登上新闻的是“华盛顿红皮”这个职业足球队的名字。他们用redskins这个名字,到底是对印第安人原住民的侮辱还是崇拜?原住民自己的团体认为,大部分球队对原住民形象的使用都是负面的,贬低了他们的传统。
第一回合: 1992开始的官司,经过漫长的努力,1997年商标注册的“有关部门”(专利商标局)决定“红皮”这个词确实是侮辱性的,于是取消了球队的商标注册。
第二回合:球队提起上诉,状子递到京兆府尹,呃,是DC地区法院。2005年,地区法院认为推翻了“专利商标局”的决定,认为红皮队这个名字并不见得是侮辱性的,而且早在60年代就开始用了,都过了25年才被告名字有问题,这也是历史问题不能再被诉了。
第三回合: 原告告到上诉法庭。上诉法庭把球踢回到地区法庭,认为追诉期不问题,地区法庭不同意——不过对我来说,追诉期的问题只是技术问题。不是关键。 在这个回合,还纠结上上诉时间上,这个案子也没有上达天听。
第四回合,2012年,新的原告出现了,这次没有追诉期的问题2014年,“有关部门”又决定取消了红皮队的商标。红皮队至少这次不能再被地区法院以追诉期的问题驳回新原告的控诉了。那么,争议终于回到关键:这个名字到底是不是侮辱性的?
红皮队以言论自由的理由上诉。 2015年,地区法院支持了商标注册有关部门的决定。红皮队希望最高法院受理此案,因为这关系到言论自由这么本质的权利。最高法院刚刚表示,不会受理此案——但是,受理了一个非常相关的案子: 摇滚乐队The Slants(咪缝眼)的名字也受到了挑战。因为这个名字可能包含的侮辱性信息,他们的注册商标没有得到保护。这个乐队不同了:乐队成员就是亚裔美国人。我自己就是咪缝眼,我咪缝眼我自豪,不可以啊?

高院的决定,我拭目以待。 希望不会让水更浑。 要是亚裔可以用咪缝眼而其他人不可以用,那一个乐队要几个人是亚裔才行?要多纯的血统才行?——这个麻烦,相信高院一定能够预见到,所以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如果商标注册也变成言论自由的特例不予保护,那谁来决定什么是侮辱性的商标呢?也许,商标注册之前,有一项新的资讯服务可以提供给市场:我们预先调查您可能冒犯的人群,估计他们提出诉讼的可能,再给保险公司一个报价,您可以购买一个被诉保险。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商标注册拒绝侮辱性文字,并不是在杜绝此类文字的使用,专利商标局也确实管不着言论自由。他们不予注册或是吊销注册是说,你得不到注册商标的保护。就是说,这个名字你可以用,别人也可以用,我不提供你独此一家的商业保护—— 这么听起来,似乎侮辱性文字倒变成受保护的公众资源了,它们是属于大众的,谁也别想独占。
事实上,在The Slants乐队之前,还有至少两个乐队叫The Slant,他们的名字不知道是什么来源什么含义,但似乎并没有遭遇什么质疑或挑战。一个来自费城,据<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Slant_(band)">wiki</a>说 已经解散,另一个还很活跃,<a href="http://slantmusic.net/">官网在此</a> 。这就是不能注册的后果。
在美国风行已久的政治正确,也喜欢揣度言论底下私藏的内心,于是对言论自由设下边界—— 比如,注册商标的时候,就不可以用侮辱性的文字。黑妹牙膏,苗姑娘辣椒油——你什么意思? 艺名小沈阳?你问过沈阳人了吗?还有,你有没有听说过“苗族草药泻停封”?
最近又登上新闻的是“华盛顿红皮”这个职业足球队的名字。他们用redskins这个名字,到底是对印第安人原住民的侮辱还是崇拜?原住民自己的团体认为,大部分球队对原住民形象的使用都是负面的,贬低了他们的传统。

第一回合: 1992开始的官司,经过漫长的努力,1997年商标注册的“有关部门”(专利商标局)决定“红皮”这个词确实是侮辱性的,于是取消了球队的商标注册。
第二回合:球队提起上诉,状子递到京兆府尹,呃,是DC地区法院。2005年,地区法院认为推翻了“专利商标局”的决定,认为红皮队这个名字并不见得是侮辱性的,而且早在60年代就开始用了,都过了25年才被告名字有问题,这也是历史问题不能再被诉了。
第三回合: 原告告到上诉法庭。上诉法庭把球踢回到地区法庭,认为追诉期不问题,地区法庭不同意——不过对我来说,追诉期的问题只是技术问题。不是关键。 在这个回合,还纠结上上诉时间上,这个案子也没有上达天听。
第四回合,2012年,新的原告出现了,这次没有追诉期的问题2014年,“有关部门”又决定取消了红皮队的商标。红皮队至少这次不能再被地区法院以追诉期的问题驳回新原告的控诉了。那么,争议终于回到关键:这个名字到底是不是侮辱性的?
红皮队以言论自由的理由上诉。 2015年,地区法院支持了商标注册有关部门的决定。红皮队希望最高法院受理此案,因为这关系到言论自由这么本质的权利。最高法院刚刚表示,不会受理此案——但是,受理了一个非常相关的案子: 摇滚乐队The Slants(咪缝眼)的名字也受到了挑战。因为这个名字可能包含的侮辱性信息,他们的注册商标没有得到保护。这个乐队不同了:乐队成员就是亚裔美国人。我自己就是咪缝眼,我咪缝眼我自豪,不可以啊?

高院的决定,我拭目以待。 希望不会让水更浑。 要是亚裔可以用咪缝眼而其他人不可以用,那一个乐队要几个人是亚裔才行?要多纯的血统才行?——这个麻烦,相信高院一定能够预见到,所以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如果商标注册也变成言论自由的特例不予保护,那谁来决定什么是侮辱性的商标呢?也许,商标注册之前,有一项新的资讯服务可以提供给市场:我们预先调查您可能冒犯的人群,估计他们提出诉讼的可能,再给保险公司一个报价,您可以购买一个被诉保险。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商标注册拒绝侮辱性文字,并不是在杜绝此类文字的使用,专利商标局也确实管不着言论自由。他们不予注册或是吊销注册是说,你得不到注册商标的保护。就是说,这个名字你可以用,别人也可以用,我不提供你独此一家的商业保护—— 这么听起来,似乎侮辱性文字倒变成受保护的公众资源了,它们是属于大众的,谁也别想独占。
事实上,在The Slants乐队之前,还有至少两个乐队叫The Slant,他们的名字不知道是什么来源什么含义,但似乎并没有遭遇什么质疑或挑战。一个来自费城,据<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Slant_(band)">wiki</a>说 已经解散,另一个还很活跃,<a href="http://slantmusic.net/">官网在此</a> 。这就是不能注册的后果。
Tuesday, September 13, 2016
话不说完
happy as a clam 蛤蜊很开心么?
cute as a button 纽扣很可爱么?
原来完整版是
-- happy as a clam at high tide -- 潮水高的时候挖不到蛤蜊,蛤蜊自然放松开心。 不知道完整版的时候,我长期以为是蛤蜊这么低等的动物不会杞人忧天,开心也是傻乐无知的瞎开心。
-- cute as a button quail 毛绒绒的小鸟,确实可爱。
杜森又提起一个, cool as a cucumber。 这句话说的人没那么多,而且我没有那么困惑,就没列在其中。既然杜森提起,我补在正文里吧。酷若黄瓜来自英国古诗人张给(John Gay)的诗,全文在此 http://grammar.about.com/od/words/a/gaysimilespoem.htm 意思是像黄瓜那么镇定(无动于衷)。
中文版的“酷若黄瓜”叫做“呆若木鸡”,可惜成语经常变味,后来这个酷鸡被人当成真的呆了。其实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更古的古时候,就是叫做呆若木鸡的嘛 。
下面抄自百度,如果有错不要投诉我:
《庄子·外篇·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as adj as noun 这个结构的说法,英国人收集了很多: http://www.phrases.org.uk/meanings/similes.html
cute as a button 纽扣很可爱么?
原来完整版是
-- happy as a clam at high tide -- 潮水高的时候挖不到蛤蜊,蛤蜊自然放松开心。 不知道完整版的时候,我长期以为是蛤蜊这么低等的动物不会杞人忧天,开心也是傻乐无知的瞎开心。
-- cute as a button quail 毛绒绒的小鸟,确实可爱。
杜森又提起一个, cool as a cucumber。 这句话说的人没那么多,而且我没有那么困惑,就没列在其中。既然杜森提起,我补在正文里吧。酷若黄瓜来自英国古诗人张给(John Gay)的诗,全文在此 http://grammar.about.com/od/words/a/gaysimilespoem.htm 意思是像黄瓜那么镇定(无动于衷)。
中文版的“酷若黄瓜”叫做“呆若木鸡”,可惜成语经常变味,后来这个酷鸡被人当成真的呆了。其实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更古的古时候,就是叫做呆若木鸡的嘛 。
下面抄自百度,如果有错不要投诉我:
《庄子·外篇·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as adj as noun 这个结构的说法,英国人收集了很多: http://www.phrases.org.uk/meanings/similes.html
Tuesday, September 06, 2016
又来了!警察和贩毒的故事(这次没有狗)
Utah v. Strieff 是高院2016年的新案子,还是关于第四修正案的。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搜,如何搜,搜出来了能不能算证据,这次的新花样是什么呢?
这事儿都已经十年了。06年,盐湖城的警察接朝阳群众举报,在监控一个毒品交易嫌疑场所。看了几天也没什么头绪,一个叫Strieff的家伙进去了。没过多久他出来了,警察决定“管他的,问问再说”。要了他的身份证,给警察局一打电话,发现他有一个违反交规导致的逮捕令。这下好办了,被逮捕的人是可以不要搜查令就搜查的—— 第四修正案保护的是公民不会无缘无故被警察骚扰,但你都被逮捕了,肯定是先犯事儿了,犯事儿而被搜查,那当然不是无缘无故。
这一查,果然查到了毒品。
但是Strieff(的律师)说,慢着。你搜到毒品不假,可你根本就没权利查。我去朋友家逛逛而已,你无凭无据,凭啥就要查我身份证啊?你要不看我身份证,怎么就会发现我还有个逮捕令?不逮捕,又哪里来的免令搜查?这个证据,根据宪法第四修正案,根本就不能用。
在下级法院打了几个回合以后,这个案子终于上达天听。有点出乎我意外的,居然这次高院说,证据可用。 虽然最开始是个“非法停讯”(unlawful stop),但是逮捕令又不是捏造的,逮捕令的发现就打破了unlawful stop和 发现毒品之间的因果链——这什么逻辑啊?这不是跟赌钱作弊一样了么,手上的牌小,不妨偷偷问问下一张是啥,说不定就要到好牌了呢?因为事实上,如果查ID没查到什么,警察把身份证还你了,有几个人会去告警察呢?
这次高院5:3支持警方。 Sotomayor又写了个激情洋溢的反方意见。 虽然Sotomayor并不算我多么喜欢的法官,而且在看报道之初我还蛮反感情绪化的法庭意见,但是这个案子看到最后,我还是站到她们这边了——如果我之前提到的那些案子不是白判的,这个案子确实是该让我吃惊。
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Ferguson骚乱之后,该镇人均有0.8个逮捕令。也就是说警察基本上随便可以大街上拦下一个人,很有可能他就是有逮捕令在案的,于是都可以搜查。(当然,搜查令不应该人均算)
这事儿都已经十年了。06年,盐湖城的警察接朝阳群众举报,在监控一个毒品交易嫌疑场所。看了几天也没什么头绪,一个叫Strieff的家伙进去了。没过多久他出来了,警察决定“管他的,问问再说”。要了他的身份证,给警察局一打电话,发现他有一个违反交规导致的逮捕令。这下好办了,被逮捕的人是可以不要搜查令就搜查的—— 第四修正案保护的是公民不会无缘无故被警察骚扰,但你都被逮捕了,肯定是先犯事儿了,犯事儿而被搜查,那当然不是无缘无故。
这一查,果然查到了毒品。
但是Strieff(的律师)说,慢着。你搜到毒品不假,可你根本就没权利查。我去朋友家逛逛而已,你无凭无据,凭啥就要查我身份证啊?你要不看我身份证,怎么就会发现我还有个逮捕令?不逮捕,又哪里来的免令搜查?这个证据,根据宪法第四修正案,根本就不能用。
在下级法院打了几个回合以后,这个案子终于上达天听。有点出乎我意外的,居然这次高院说,证据可用。 虽然最开始是个“非法停讯”(unlawful stop),但是逮捕令又不是捏造的,逮捕令的发现就打破了unlawful stop和 发现毒品之间的因果链——这什么逻辑啊?这不是跟赌钱作弊一样了么,手上的牌小,不妨偷偷问问下一张是啥,说不定就要到好牌了呢?因为事实上,如果查ID没查到什么,警察把身份证还你了,有几个人会去告警察呢?
这次高院5:3支持警方。 Sotomayor又写了个激情洋溢的反方意见。 虽然Sotomayor并不算我多么喜欢的法官,而且在看报道之初我还蛮反感情绪化的法庭意见,但是这个案子看到最后,我还是站到她们这边了——如果我之前提到的那些案子不是白判的,这个案子确实是该让我吃惊。
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Ferguson骚乱之后,该镇人均有0.8个逮捕令。也就是说警察基本上随便可以大街上拦下一个人,很有可能他就是有逮捕令在案的,于是都可以搜查。(当然,搜查令不应该人均算)
Wednesday, August 17, 2016
《慢》 —— 舞台理论,观众,与慎独之关系 (3)
这一切跟慎独有什么关系?
据国学普及家说,慎独并不是 “独自一人也要坚持道貌岸然,别人前风度翩翩人后就挖鼻孔抠脚丫” 的那个字面意思。 慎独是说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但往深里想,我觉得这最后,本质,是一码事儿。一个人如果能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的“道”是什么,再由这个道来决定行为,那他的行为自然不会因为是否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而左右。 所以,"君子",就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粒子,此类粒子的特点是,不受测不准原理的约束——无论有没有观察者,它都按自己的方式运行。哎呀呀,必须得注册这种粒子的名字。将来打败“智子”的一定是“君子”。
之前在舞台理论里,已经出现了两种观众:大众(喜欢道德圣人)和小众(喜欢反道德),而追逐或讨好两种观众群的,也相应出现了两种舞者,分别以Berck和Pontevin为代表。君子慎独,就是审美观不为大众或小众左右,只为自己内心而舞的意思。他既不需要迎合一个大众,也不需要做出离经叛道的姿态去迎合小众,他的“道”是自定义的,故而不可能脱离(原来这就是“可离非道”)。
所谓古代舞者和现代舞者,因观众从眼前可视到不可计数而改变舞种,但都是需要为观众而调整舞姿的。米兰认为现代舞者已经献身于舞台,也就是没有幕后了,永远在舞蹈。那他们其实可能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但即使没有两面性,即使他们在暂时没有观众的时刻仍保持旋转,也算不上是慎独。
关于君子慎独,费曼是这么翻译的:
据国学普及家说,慎独并不是 “独自一人也要坚持道貌岸然,别人前风度翩翩人后就挖鼻孔抠脚丫” 的那个字面意思。 慎独是说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但往深里想,我觉得这最后,本质,是一码事儿。一个人如果能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的“道”是什么,再由这个道来决定行为,那他的行为自然不会因为是否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而左右。 所以,"君子",就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粒子,此类粒子的特点是,不受测不准原理的约束——无论有没有观察者,它都按自己的方式运行。哎呀呀,必须得注册这种粒子的名字。将来打败“智子”的一定是“君子”。
之前在舞台理论里,已经出现了两种观众:大众(喜欢道德圣人)和小众(喜欢反道德),而追逐或讨好两种观众群的,也相应出现了两种舞者,分别以Berck和Pontevin为代表。君子慎独,就是审美观不为大众或小众左右,只为自己内心而舞的意思。他既不需要迎合一个大众,也不需要做出离经叛道的姿态去迎合小众,他的“道”是自定义的,故而不可能脱离(原来这就是“可离非道”)。
所谓古代舞者和现代舞者,因观众从眼前可视到不可计数而改变舞种,但都是需要为观众而调整舞姿的。米兰认为现代舞者已经献身于舞台,也就是没有幕后了,永远在舞蹈。那他们其实可能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但即使没有两面性,即使他们在暂时没有观众的时刻仍保持旋转,也算不上是慎独。
关于君子慎独,费曼是这么翻译的:
Nature does not know what you are looking at, and she behaves the way she is going to behave whether you bother to take down the data or not.
《慢》 —— 舞台理论,观众,与慎独之关系 (2)
其实昆德拉又不知道,不能抗议——所以,我应该学小姑娘,亲近地管他叫米兰嘛。虽然,我连他签名的书都没有一本。
米兰在小说里提出的理论,之所以特别为我喜欢,纯是合了我胃口。正如杜森说,小说是奇谈怪论的好载体。因为小说提供了一个不严肃的谈话氛围。一个理论出现在小说里,只需要有趣,不须严密,不须完整,不须自洽。米兰同学的理论,很少让我拜服——让人拜服的理论不如激发人联想的理论好玩。何炅对吴奇隆说,我们节目的粉丝比你的多多了,可就是没有你跟粉丝的互动那么热烈,这是咋回事呢?吴奇隆跟米兰,有共通之处,虽然米兰并不跟我互动。
米兰说,有一种人是天生的舞者。人生对于他们就是舞台。电视直接导致了观众的改变,他们不再是对着现场观众,而是对着无形的屏幕后的观众而舞。政客必然是舞者。不过,这是自媒体出现之前的小说—— 当下最红的舞者是Trump吧? (原来汪峰的反义词是Trump。)而且他都不需要你提供舞台,用twitter就够了。He may be clumsy and awkward by all classical standards, but he's got the spot light.
Pontevin提出了舞台理论。在他理论的原始版,舞者总是在跳圣母舞—— 他们比谁都更善良公正有同情心,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但他的小朋友Vincent 很快就观察到,其实Pontevin自己也是一个舞者,虽然他并不打算圈大众粉。在他的小圈子里,观众口味不同,所以他不用假装圣人—— 跟盲流你要装上流,在上流社会你要表现接地气,才能吸引眼球。
当下的政局和民调表明,其实大众也并不只是喜欢道德标兵。不管媒体怎么一次次地指出他舞姿的灾难性错误,有足够多的观众其实很欣赏这个新的舞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政治不是打仗,know your enemy, know yourself 不够,还得know your audience.
米兰在小说里提出的理论,之所以特别为我喜欢,纯是合了我胃口。正如杜森说,小说是奇谈怪论的好载体。因为小说提供了一个不严肃的谈话氛围。一个理论出现在小说里,只需要有趣,不须严密,不须完整,不须自洽。米兰同学的理论,很少让我拜服——让人拜服的理论不如激发人联想的理论好玩。何炅对吴奇隆说,我们节目的粉丝比你的多多了,可就是没有你跟粉丝的互动那么热烈,这是咋回事呢?吴奇隆跟米兰,有共通之处,虽然米兰并不跟我互动。
米兰说,有一种人是天生的舞者。人生对于他们就是舞台。电视直接导致了观众的改变,他们不再是对着现场观众,而是对着无形的屏幕后的观众而舞。政客必然是舞者。不过,这是自媒体出现之前的小说—— 当下最红的舞者是Trump吧? (原来汪峰的反义词是Trump。)而且他都不需要你提供舞台,用twitter就够了。He may be clumsy and awkward by all classical standards, but he's got the spot light.
Pontevin提出了舞台理论。在他理论的原始版,舞者总是在跳圣母舞—— 他们比谁都更善良公正有同情心,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但他的小朋友Vincent 很快就观察到,其实Pontevin自己也是一个舞者,虽然他并不打算圈大众粉。在他的小圈子里,观众口味不同,所以他不用假装圣人—— 跟盲流你要装上流,在上流社会你要表现接地气,才能吸引眼球。
当下的政局和民调表明,其实大众也并不只是喜欢道德标兵。不管媒体怎么一次次地指出他舞姿的灾难性错误,有足够多的观众其实很欣赏这个新的舞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政治不是打仗,know your enemy, know yourself 不够,还得know your audience.
《慢》 —— 舞台理论,观众,与慎独之关系 (1)
昆德拉的书,是难得的当代外国文学作品里,能抓到我的。以至于在十几年前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甚至都舍不得再看他的书,担心看完了没得看。那时候我没意识到的是,自己后来根本没心境看书。
但是偶尔,有一些上不了网,不想融入当前会谈,又恰巧有图书馆在旁边的时候。我溜达到书架旁边,看到了昆德拉的名字,和一本很薄的书,“slowness”。打开一看,字大,margin大,简直是给老年人准备的large print edition。于是我坐下来开始看 (然后发现好像自己看过开头,而且这次觉得不是de javu,是确实看过,只不过上次也只看了开头)。
之前看不记得是哪一年,但是,肯定是选秀节目里有人把木心的小诗“从前慢”唱成民谣之前。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扯开:有些民谣歌曲,几乎全靠歌词,简直像一个裁缝,缝条麻袋状裙子,全靠漂亮的印花。作为作曲人的主要贡献,只是找到了这个美丽的印花布而已,这也算是创作人吗。
绕回来。《慢》的开头,还是跟他以往的书一样,明明没有什么情节,但是能吸引我看下去,只能说气场比较合。但是往下走,在他的作品里,我只能给三星——还是好看的,只是没有看过的几个长篇那么好。语言上我没法评价——这是他第一次用法语写作,我又看的是英译本,这中间打了多少次折扣。
概念上,跟以往一样,昆德拉总能提出一些有意思且并不深奥的想法。他的想法从来不让我豁然开朗或者拜服,但是好像个朋友的信那样可读。对,他的书我读得从来都不快,但是不着急。这次他关于速度的讨论并不是很新鲜—— 95年您就嫌快了吗?那时候网络才刚出现,没有twitter,微信, fast fashion还没有泛滥,全球各类选秀节目还没有出台,明星也没有像流星雨一样年年下。如果20年后昆德拉才写这个题目,应该比那时不同吧。
但是偶尔,有一些上不了网,不想融入当前会谈,又恰巧有图书馆在旁边的时候。我溜达到书架旁边,看到了昆德拉的名字,和一本很薄的书,“slowness”。打开一看,字大,margin大,简直是给老年人准备的large print edition。于是我坐下来开始看 (然后发现好像自己看过开头,而且这次觉得不是de javu,是确实看过,只不过上次也只看了开头)。
之前看不记得是哪一年,但是,肯定是选秀节目里有人把木心的小诗“从前慢”唱成民谣之前。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扯开:有些民谣歌曲,几乎全靠歌词,简直像一个裁缝,缝条麻袋状裙子,全靠漂亮的印花。作为作曲人的主要贡献,只是找到了这个美丽的印花布而已,这也算是创作人吗。
绕回来。《慢》的开头,还是跟他以往的书一样,明明没有什么情节,但是能吸引我看下去,只能说气场比较合。但是往下走,在他的作品里,我只能给三星——还是好看的,只是没有看过的几个长篇那么好。语言上我没法评价——这是他第一次用法语写作,我又看的是英译本,这中间打了多少次折扣。
概念上,跟以往一样,昆德拉总能提出一些有意思且并不深奥的想法。他的想法从来不让我豁然开朗或者拜服,但是好像个朋友的信那样可读。对,他的书我读得从来都不快,但是不着急。这次他关于速度的讨论并不是很新鲜—— 95年您就嫌快了吗?那时候网络才刚出现,没有twitter,微信, fast fashion还没有泛滥,全球各类选秀节目还没有出台,明星也没有像流星雨一样年年下。如果20年后昆德拉才写这个题目,应该比那时不同吧。
Sunday, July 17, 2016
Herbalife 大戏的主线
其实刚才都写到主线了,忘了开新篇了。
Herbalife是一个叫 Mark Hughes 的年青人在1980年创始的。按中国的学历,Hughes算是初中毕业。1980年的时候,他24岁,从自己车子的trunk里卖他自己研制的“健康饮品”,吹嘘能够控制体重。
虽然他不是一个成功的营养学家--不可能是-- 他肯定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推销员。除了直销,他也发展了下线做多层销售。生意发展很快-- 就像中国人永远在想长生不老一样,美国人永远在想减肥。但是很快,FDA和加州卫生厅就盯上了这个公司。故意误导消费者的产品标识,不是药物而虚假宣传疗效,都是“健康食品”作假的常见手段。1985年,加州 attorney general 指控他产品不实,搞传销。 1986年,他和司法部门达成和解,金额是85万美元。是加州历史上关于健康产品settlement的最大金额。
但是,只要公司没有被查封关门,就有继续翻身的本钱。同一年, Herbalife 成功上市。此后,Hughes发现,根本没必要谎称产品有治疗作用么。只要不说是药,FDA就管不着,市面上的“保健产品”多的是,关键看谁能忽悠。他显然是有忽悠的天才的 —— 这需要两点: 忽悠产品的效果,以及忽悠加入传销的赚钱效果。 Herbalife迅速成长,而且不再跨界标记之后也就没有再惹上FDA。
2000年,在创立了Herbalife20年后,Hughes嗑药过量致死,和他19岁时他的单亲母亲死因类似。
创始人虽然死了,公司已经took a life of its own. Hughes死后,公司脱离了私人作坊到个人小王国的方式,翻开了新的篇章。
2002 年, Herbalife 被两家公司收购,从上市公司转成private。 2003年,Herbalife雇了迪斯尼国际部高管 Michael Johnson 任CEO.
Johnson重塑了公司形象。产品开发上,Hughes撑死了算是民科;公司经营上,大概也是老干妈辣椒差不多。一个卖营养品,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司,老板OD致死,历史上又那么多被政府监管部门指控的污点,虽然仍在赚钱,公司形象实在并不算好。Johnson一来,就把Herbalife带上了高大上的道路。你们不是批评我们产品背后没有科学么?Herbalife马上拍给UCLA一笔钱,成立了一个“细胞与分子营养实验室”,以创始人Hughes冠名。接着,成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请大牌科学家坐镇,比如炸药奖得主Louis J. Ignarro 。这是产品方面,在理财方面 —— Herbalife宣传的是促进身体健康和财务健康,所以必须得两手抓 —— Johnson本人也直接起到了公司的代言人的作用。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代表:
一张老派帅哥的脸,玩铁人三项的身体,迪斯尼这么大公司的高管,他都吃着Herbalife的产品,跳槽到Herbalife来发展事业了,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Johnson的三把火烧得很旺。2004年,Herbalife重新上市,年销售额据称超过十亿美元。 2005年底的时候,他被MarketWatch的读者评为美国年度CEO。这个奖,我以前也没有听说过,算什么分量呢?那一年,被他远远甩在后面的亚军,是Jobs. 没错,the Jobs.
被Johnson拉了去坐镇的这位炸药奖得主Ignarro是谁呢?毕竟,炸药奖虽然牛,每年也要发好几个,加上现在经常都是俩人仨人分一个奖,得过的人就更多了。所以,就算你得过炸药奖也不代表咱们认识你。
Ignarro的贡献是发现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信号传导作用。一氧化氮是个非常有效的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有助于控制高血压,有时候也有一些没想到的副作用,后来副作用变成主角,让制药公司赚了大钱 ——对,Viagra也是通过这个渠道起作用的,所以,Ignarro被称为Viagra之父。 1998年,Ignarro得了炸药奖,不出意外的,也当上了科学院院士。
2003年,Ignarro被Herbalife拉入伙以后,开始帮他们开发保健营养品。对,就跟维生素鱼油辅酶Q那一类的。他帮助开发且背书了一个志在促进身体自身合成一氧化氮的产品Niteworks,换取知识产权的分成,每年超过一百万。当科学院的院士有什么好处呢?在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文章是不需要审的。可以发自己的文章,也可以推荐文章。Ignaorro在跟Herabalife搭上以后,在PNAS上发了一篇文章,表示吃某些补充剂对小鼠的心血管健康有好处。他没说,这些正好是Niteworks的成分。(这个么当然是留给Herbalife宣传的时候说的)。文章发的时候,他没有disclose和Herbalife 的关系,也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背后的猫腻。可是,新任CEO Johnson请了大科学家之后,不是还要把公司重新上市吗?上市之前,公司需要公开的文件就多了。在挖Herbalife上交的文件中,Bloomberg News的记者David Evans 才发现Herbalife付给了Ignarro什么量级的钱。2004年底,PNAS发表了一个小小的更正,声明Ignarro本该在发表文章时就公开和Herbalife的经济利益。UCLA装模作样地搞了个内部调查,不出意外的,他们并没有发现牛人有什么违规。
Friday, July 15, 2016
不是只有中国有脑白金 --- 一个老鼠会的暂时胜利
步入中年的人很多面对一个共同问题:父母被各种养生产品忽悠,蒙骗,或直接就是诈骗。常见的诈骗方式就是老鼠会传销,而美国也不例外。反正养生产品并不是药物,不需要FDA批准。
Herbalife 是个美国公司,也许是传销商里做得最成功的之一?该公司我看--- 以及很多人看-- 都是明显的骗子。公司的收益到底多少来自新会员发展下线,多少来自产品销售,一直没有公开。
被举报,被调查 -- 今天的新闻说,Herbalife 和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达成协议了 ,交两亿美元 ,以避免被定为老鼠会。 Wiki上的数字,该公司Net income 2014年就只有3亿。 那这得是下血本了。可是,只要没有被判为老鼠会起码还可以继续做生意。
消息一出,马上股票大涨 -- 大家觉得击鼓传花还可以继续传一阵是么。 反正美国人也有喜欢养生的,传到最后一棒之前,这个生意还是有利可图。 http://www.wsj.com/articles/herbalife-to-pay-200-million-over-claims-of-misrepresentation-1468584397
这个故事还有更有趣的地方 -- 我相信Herbalife确实是一个老鼠会,而这个泡肯定要破的,希望Ackman能坚持到那一天。 Ackman是力辩 Herbalife 为老鼠会的一个hedgefund manager,而Herbalife这个公司跟他和另一个投资 大户 Carl Icahn 之间的个人恩怨搅和在一起 等我回头再八卦.
Herbalife 是个美国公司,也许是传销商里做得最成功的之一?该公司我看--- 以及很多人看-- 都是明显的骗子。公司的收益到底多少来自新会员发展下线,多少来自产品销售,一直没有公开。
被举报,被调查 -- 今天的新闻说,Herbalife 和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达成协议了 ,交两亿美元 ,以避免被定为老鼠会。 Wiki上的数字,该公司Net income 2014年就只有3亿。 那这得是下血本了。可是,只要没有被判为老鼠会起码还可以继续做生意。
消息一出,马上股票大涨 -- 大家觉得击鼓传花还可以继续传一阵是么。 反正美国人也有喜欢养生的,传到最后一棒之前,这个生意还是有利可图。 http://www.wsj.com/articles/herbalife-to-pay-200-million-over-claims-of-misrepresentation-1468584397
这个故事还有更有趣的地方 -- 我相信Herbalife确实是一个老鼠会,而这个泡肯定要破的,希望Ackman能坚持到那一天。 Ackman是力辩 Herbalife 为老鼠会的一个hedgefund manager,而Herbalife这个公司跟他和另一个投资 大户 Carl Icahn 之间的个人恩怨搅和在一起 等我回头再八卦.
Herbalife 大戏的支线:两个投资者的个人恩怨
一个是 Carl Icahn. Forbes富豪榜上2016年排名43 (马云是33),身价170亿美元。今年80岁。除了是非常成功的投资人,也是Trump的财政部长人选。
他的成名作大概是80年代末取得TWA控股权,然后把它拆了卖了,让这个曾经显赫的招牌终于退出航空公司的主要舞台。TWA在我到美国的时候几乎已经看不见, 我对它辉煌历史的印象基本来自两个电影: 讲Howard Hughes 的Aviator 和 Catch me if you can, 刚好都是小李子变猪头以前演的。
他染指过的公司太多,不管公司是更火了还是垮了,他自己总是赚到钱的。
Icahn跟Bill Ackman 怎么结下梁子的呢?2003年,Ackman的hedge fund 形势不妙。Ackman需要现钱,打算卖掉Hallwood一些股份。当时市价每股60,他和Icahn商议卖80,因为据他的分析,这个股票值140. 他和Icahn签了一个“脑残保险”--- 如果Icahn在三年内以年收益大于10%的价钱卖出这些股票,那么超出10% 的收益他俩要平分。 一年以后,Hallwood果然被一个公司以每股137收购。
Ackman去找 Icahn分钱。Icahn说我没有卖我的股票!Ackman说,你还有股份么?没有,就是卖了呀。不肯掏钱,法庭见吧。这场官司打了八年(因为中间Icahn上诉了两次,还想赖账) 最终裁定Icahn 欠 Ackman 450万美元,外加每年9% 的利息。 其实,对于这两个人来说,450万都不是大数目 -- 但是,这是原则问题!我理解。案子结了以后, Icahn 致电 Ackman,祝贺他赢了官司,表示还可以做朋友嘛。 Ackman说得了吧,我才不要。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ackman-icahn-hallwood-contract-2013-1
Ackman 又是谁呢。他其实跟Icahn很像:Icahn是Princeton 毕业的,他是哈佛毕业的。都是犹太人。两个人都加入了Gates 和 Buffett 牵头的“半裸捐协议”,承诺把自己资产的至少一半捐给慈善用途。
当然,他们也有很多对比鲜明之处:Ackman是新秀,今年才50,资产也“只有”16亿。Icahn endorse了Trump, Ackman 年初表示最该当总统的是Bloomberg。
岔开一下下:有个关心大学录取的华人熟识的名字,Ron Unz,也是犹太人。他关于藤校录取中的亚裔名额类似当年卡住犹太学生人数的分析,在华人圈恨不得家喻户晓。Ackman同学呢,大学毕业论文的题目干脆是 "Scaling the Ivy Wall: the Jewish and Asian American Experience in Harvard Admissions.“
Icahn的天分似乎是,不管是不是把一个公司整垮,自己总能赚到钱。 Ackman的天分似乎是,如果一个公司在玩猫腻,他看出来了就揭露他唱衰他,并且做空它--- 然后在它垮了以后赚到钱。这很有道德制高点:当我发现一个公司有问题,最能证明我立场的不就是做空它的股票么!当然,既然我做空它,当然希望它赶紧破产。
Ackman上一个成功做空的是MBIA,最大的bond insurance公司。MBIA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果然crash了。
2012年,Ackman盯上了Herbalife。这个公司简直是明显的骗子嘛--在我看。一个典型的老鼠会 -- 这样的卖化妆品或者保健品的公司并不是只有一家,但是它大概是做得最成功的,会员遍布全球。Ackman的调查说,该公司忽悠普通人成为他的代销商,虚假宣传能够迅速致富,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代销商要么没有赚到钱要么还赔钱了。少数成为金牌代销商的人,往往也是从发展下线的途径挣到公司奖励而不是从产品销售上,这些间接都是最底层的代销商赔钱来实现的。
Monday, June 06, 2016
中文高阶反义词
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有误。现在中文里说好基友,可以说是字面意思的反面了 -- 指的是这样的朋友:友谊深厚到几乎会让人以为有基情,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果好基友基本上变成性别相同的好朋友了。异性好朋友可不可以叫好基友呢?
大家说什么潜在危险是一个“定时炸弹”的时候,其实是指这是个“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爆炸的意思。真正的“定时炸弹”, 爆炸时刻是确定的,一般还有倒计时呢。
刚次看见有人转Adrien Brody的照片,想起他这样的眉毛,
我弟总是说“倒八字”,我总是反对:明明大多数人是倒八字,他这样的就是个正八字啊。但是,我弟有一点确实没错:你说他眉毛倒八字,所有人都明白你的意思。这里“倒”不是形容“八字”的,是说他的眉毛长倒了。
Wednesday, May 25, 2016
maiden 衍生出来的
最早在生活中接触到这个词,是第一次开银行账户的时候。美国的金融机构最常见的个人安全问题是”妈妈的娘家姓”,maiden name。虽然咱天朝人士,妈妈嫁人又不改姓,娘家姓根本就不是秘密。
我一直把maiden跟maid等同对待,只理解到这一层意思。
古老的时候,未婚女子一般等同于年轻女子,也一般等同于处女。所以maiden也有这些隐含的意思,不算奇怪。但是我刚刚才在字典上学到,maiden 还有好多衍生出来的意思,超乎我的想象。
比如,年轻纯洁,引申为未经世事,这个算顺理成章。所以不光作家写的第一部作品是maiden work 处女作, 飞机的第一次成功试飞(maiden flight), 舰艇的第一次航行(maiden voyage) 。。。 也都是处女飞,处女航。Wiki上还专门罗列的处女航就沉了的船只 -- 看年代,大概多半是二战时期被击沉的。 但是有趣的是,maiden还有一个常见的用法,是maiden horse的简称,不是马驹,也不是第一次参加赛马的马,而是从来没赢过的。(不禁想起申请NIH的经费的时候,凡是尚未拿过的,不论年龄资历都算new investigator,跟maiden horse的定义差不多哦)。
最惊悚的是,maiden还是苏格兰古时候用来行刑砍头的工具:" an instrument resembling the guillotine, formerly used in Scotland for beheading criminals "
想象对一个人说 :we are going to send you to the maiden!
Maiden 因为还有侍女的意思,而古时候侍女大概也得洗衣服,所以网上字典上说,maiden也是一种洗亚麻的机器。
另外,发现网上字典里这个比较好玩,以前不常用 http://www.finedictionary.com/maiden.html
这里面号称,1288年苏格兰有个法律,逢闰年,未婚女子可以向她看中的男子求婚,男子如果拒绝就得给她一磅。-- 不知道出处,所以天知道真假。
回到maiden的本意:因为其中的纯洁美好的年轻女子的含义,古典绘画里面maiden们都是美女。所以美国一个大内衣牌子叫maidenform。 热门美剧mad men里面提到过这个牌子的一个著名广告,表现女人穿上这个内衣以后简直无论做什么心里都美滋滋的。但是鉴于这是一个60年代的新潮广告,我一直以为maidenform已经是一个比较老式过气的牌子 --反正我那些比较时尚的女朋友很少推荐过这个牌子的内衣。刚才wiki才发现他们仍然市场占有率颇高,塑身内衣里高达40%。
还有,这个牌子还有一个反法西斯的爱国历史:二战期间他们转型生产降落伞和“鸽子胸衣”。
http://americanhistory.si.edu
http://americanhistory.si.edu
鸽子胸衣把鸽子温柔且牢固地绑起来,系在伞兵的胸前。降落成功后,伞兵就可以把鸽子放飞传递消息了。Smithsonian 有个回顾文章http://americanhistory.si.edu/blog/2013/09/pigeons-in-bras-go-to-war.html
我一直把maiden跟maid等同对待,只理解到这一层意思。
古老的时候,未婚女子一般等同于年轻女子,也一般等同于处女。所以maiden也有这些隐含的意思,不算奇怪。但是我刚刚才在字典上学到,maiden 还有好多衍生出来的意思,超乎我的想象。
比如,年轻纯洁,引申为未经世事,这个算顺理成章。所以不光作家写的第一部作品是maiden work 处女作, 飞机的第一次成功试飞(maiden flight), 舰艇的第一次航行(maiden voyage) 。。。 也都是处女飞,处女航。Wiki上还专门罗列的处女航就沉了的船只 -- 看年代,大概多半是二战时期被击沉的。 但是有趣的是,maiden还有一个常见的用法,是maiden horse的简称,不是马驹,也不是第一次参加赛马的马,而是从来没赢过的。(不禁想起申请NIH的经费的时候,凡是尚未拿过的,不论年龄资历都算new investigator,跟maiden horse的定义差不多哦)。
最惊悚的是,maiden还是苏格兰古时候用来行刑砍头的工具:" an instrument resembling the guillotine, formerly used in Scotland for beheading criminals "
想象对一个人说 :we are going to send you to the maiden!
Maiden 因为还有侍女的意思,而古时候侍女大概也得洗衣服,所以网上字典上说,maiden也是一种洗亚麻的机器。
另外,发现网上字典里这个比较好玩,以前不常用 http://www.finedictionary.com/maiden.html
这里面号称,1288年苏格兰有个法律,逢闰年,未婚女子可以向她看中的男子求婚,男子如果拒绝就得给她一磅。-- 不知道出处,所以天知道真假。
回到maiden的本意:因为其中的纯洁美好的年轻女子的含义,古典绘画里面maiden们都是美女。所以美国一个大内衣牌子叫maidenform。 热门美剧mad men里面提到过这个牌子的一个著名广告,表现女人穿上这个内衣以后简直无论做什么心里都美滋滋的。但是鉴于这是一个60年代的新潮广告,我一直以为maidenform已经是一个比较老式过气的牌子 --反正我那些比较时尚的女朋友很少推荐过这个牌子的内衣。刚才wiki才发现他们仍然市场占有率颇高,塑身内衣里高达40%。
还有,这个牌子还有一个反法西斯的爱国历史:二战期间他们转型生产降落伞和“鸽子胸衣”。
http://americanhistory.si.edu
http://americanhistory.si.edu
鸽子胸衣把鸽子温柔且牢固地绑起来,系在伞兵的胸前。降落成功后,伞兵就可以把鸽子放飞传递消息了。Smithsonian 有个回顾文章http://americanhistory.si.edu/blog/2013/09/pigeons-in-bras-go-to-war.html
Friday, May 06, 2016
正名运动的持续
四月底,关于发生在耶鲁的正名运动,耶鲁校长终于给出了官方答复。
College的统领,从"师父(master)" 改成"头儿(head of college)". 尽管“师父”这个称呼的起源远远早于黑人被绑架到美国为奴,校长表示,改是利大于弊的。
但是,Calhoun college 的名字,会保留下来。耶鲁有12个“学院”,Calhoun是其中一个。Calhoun是前校友,最高任职美国副总统。他积极支持奴隶制度,所以学生对于college用他的名字甚为不满。但事实上, 耶鲁本人 就是一个奴隶贩子 -- 干脆大学也改名得了。
另外,学校还新修了两个college,分别命名为 Anna Pauline Murray 和 Benjamin Franklin. 天哪,连富兰克林都有人不满意。你们美国统共也没出过几个比他更牛且更好的人了好吗?
College的统领,从"师父(master)" 改成"头儿(head of college)". 尽管“师父”这个称呼的起源远远早于黑人被绑架到美国为奴,校长表示,改是利大于弊的。
但是,Calhoun college 的名字,会保留下来。耶鲁有12个“学院”,Calhoun是其中一个。Calhoun是前校友,最高任职美国副总统。他积极支持奴隶制度,所以学生对于college用他的名字甚为不满。但事实上, 耶鲁本人 就是一个奴隶贩子 -- 干脆大学也改名得了。
另外,学校还新修了两个college,分别命名为 Anna Pauline Murray 和 Benjamin Franklin. 天哪,连富兰克林都有人不满意。你们美国统共也没出过几个比他更牛且更好的人了好吗?
Thursday, April 28, 2016
过河的卒子过的是哪条河
(所有历史知识复习/学习自wiki,如有硬伤,概不自揽)
公元前207年,项羽带兵在巨鹿要跟秦军一战。渡过漳水前, 破釜沉舟。 (象棋里面卒子过了河就不可以往回走,这个河,就是楚河汉界里的河,是运河“鸿沟”,在荥阳。)
公元前49年,凯撒率军在Robicon河边。渡河之前,他引用了希腊剧作家Menander著名的一句“骰子已经掷下”,走上与罗马元老院做对的不归路。据说-- 据希腊历史学家Plutarch说,凯撒引用的是Menander的原文,所以说的是希腊语。不过现在流行的是拉丁文 Alea iacta est。
结论:过河不留后路这种战术,我们领先西方一个半世纪。
另外,毫不相干,但是懒得另开一贴: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各花入各眼。 There's no accounting for taste 更装一点,说拉丁版 De gustibus non est disputandum
公元前207年,项羽带兵在巨鹿要跟秦军一战。渡过漳水前, 破釜沉舟。 (象棋里面卒子过了河就不可以往回走,这个河,就是楚河汉界里的河,是运河“鸿沟”,在荥阳。)
公元前49年,凯撒率军在Robicon河边。渡河之前,他引用了希腊剧作家Menander著名的一句“骰子已经掷下”,走上与罗马元老院做对的不归路。据说-- 据希腊历史学家Plutarch说,凯撒引用的是Menander的原文,所以说的是希腊语。不过现在流行的是拉丁文 Alea iacta est。
结论:过河不留后路这种战术,我们领先西方一个半世纪。
另外,毫不相干,但是懒得另开一贴: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各花入各眼。 There's no accounting for taste 更装一点,说拉丁版 De gustibus non est disputandum
Wednesday, April 06, 2016
勇于垫底的密西西比
Mississippi 州长今天签了个法案,保护那些因信仰而歧视同性恋的人,使他们免于反歧视法的追究。
好绕!
其实我不介意宗教组织。也不是非常介意小店铺,什么蛋糕店不肯烤结婚蛋糕啊,花店不肯卖花呀什么的。
但是,这个法案还保护政府工作人员 -- 本来最高法院裁决同性可以结婚以后,每个州都可以同性结婚了。但是这个法案一出,就是具体办事的小吏可以说,法律是允许你结婚啊,不过我不给你发结婚证,你找别人去。--这可是纳税人付你工资的公务员! 凭啥你干活儿就可以挑三拣四?
难怪有Thank god for Mississippi 这句话。密州还真是最落后的一个州
好绕!
其实我不介意宗教组织。也不是非常介意小店铺,什么蛋糕店不肯烤结婚蛋糕啊,花店不肯卖花呀什么的。
但是,这个法案还保护政府工作人员 -- 本来最高法院裁决同性可以结婚以后,每个州都可以同性结婚了。但是这个法案一出,就是具体办事的小吏可以说,法律是允许你结婚啊,不过我不给你发结婚证,你找别人去。--这可是纳税人付你工资的公务员! 凭啥你干活儿就可以挑三拣四?
难怪有Thank god for Mississippi 这句话。密州还真是最落后的一个州
Friday, April 01, 2016
Wednesday, March 30, 2016
你鸡我鹅,你腿儿我胳膊
好多年前,goosebump 这个词,是在李敖给他女儿的信里学到的。他教她中国人说鸡皮疙瘩英国人说鹅皮疙瘩。中国人杀鸡取卵,外国人杀的是会下金蛋的鹅。
昨天。中午去买饭,出门五米以后开始下雨,到了店里给淋成落汤鸡 (咦,英文里怎么没一个落汤鹅来配?)。摘下眼镜来擦水,Bia (居然我们没有这个汉字?!) 嗒一声眼镜腿儿就掉了。不是螺丝拧的那里,那个好修。是有个弹簧的接口。
这些细节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后来讲故事的时候才学到,原来英文里面眼镜没有腿,有的是胳膊(arms)。
还好貌似香烟头没有分歧,都叫烟屁股。
昨天。中午去买饭,出门五米以后开始下雨,到了店里给淋成落汤鸡 (咦,英文里怎么没一个落汤鹅来配?)。摘下眼镜来擦水,Bia (居然我们没有这个汉字?!) 嗒一声眼镜腿儿就掉了。不是螺丝拧的那里,那个好修。是有个弹簧的接口。
这些细节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后来讲故事的时候才学到,原来英文里面眼镜没有腿,有的是胳膊(arms)。
还好貌似香烟头没有分歧,都叫烟屁股。
Thursday, March 17, 2016
Siri, Cortana, Lynda, Julia ...
这些都是女名。
还有科幻片里的超级智能机器人,一旦真的修成几可乱真的人形了,为什么就大多是女的呢?
为什么GPS的声音通常都是女的呢?
刚才一搜索,嗯,Clint Eastwood指路是这样的: Sean Connery 指路是这样的: 小布什是这样的 最高大上的是基督 我能想象到目前最和蔼可亲的,一定是淘宝款的。“亲,下面就要转弯了哟” “亲,您错过这个出口了呢。我给亲重新计算一下。” “亲,下一个路口打Uturn”
还有科幻片里的超级智能机器人,一旦真的修成几可乱真的人形了,为什么就大多是女的呢?
为什么GPS的声音通常都是女的呢?
刚才一搜索,嗯,Clint Eastwood指路是这样的: Sean Connery 指路是这样的: 小布什是这样的 最高大上的是基督 我能想象到目前最和蔼可亲的,一定是淘宝款的。“亲,下面就要转弯了哟” “亲,您错过这个出口了呢。我给亲重新计算一下。” “亲,下一个路口打Uturn”
Wednesday, March 16, 2016
鲜花盛开的季节
以前从来没有留意过,佛罗里达州的缩写是Fla. 我更熟悉邮局用的那套双字母缩写,FL。于是我征询D同学的意见: 如果非要用仨字母,为什么是Fla,不是Flo?
D同学说,用最后一个字母很常见啊,研究表明只要首尾对了大家就认得!
我说, 那是在保持单词长度的条件下。都缩写了这理论根本不相干。
D同学说,你看Maine就是ME 而不是MA,Vermont 就是VT 而不是VE, 这都是取首尾的。
我说,那是因为MA被 Massachusetts 抢了,你以为Maine不想要MA啊。
M开头的太多,为了能区分,Misssisippi本来最该拥有“i" 的 -- 头两个字母是MI, 首尾字母是MI, 名字里有四个i,结果还是被 Michigan抢了,自己只好用MS.
D同学接着举例,California, 看! 首尾字!
我说这也也是头两个字好不好。
事后我系统地看了下,确实两种都有。但最初怎么形成的呢?特别是那些不需要跟人抢的,Vermont 为什么选择了VT而不是VE, 宾州又为什么是PA 不是PE?谁管这事儿?
在美国管这事儿的是The Associated Press Stylebook 但我怀疑他们只确定了规范的缩写,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但是在网上蹦跶的过程中我确实意识到了用尾字母在缩写里确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习惯,比如Doctor 缩成了 Dr 而不是 Do 。
在wiki学习的过程中, 我顺便哀悼了Nebraska州的缩写-- 本来他们NB的, 从1969年起,被邮局改成了NE。
回到佛罗里达,D同学表示,因为州名来自西班牙语,也许Fla能保持阴性,而Flo变成阳性的了,后果很严重。我这才知道,原来佛罗里达的名字本来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也就是复活节的意思。Pascua Florida 即是复活节这段日子,既有宗教里耶稣复活的意思,适逢春季,也有万物复苏鲜花盛开的含义,把春天和宗教感结合起来,我把它译作" 春祭" -- 日语里用它作spring festival,但是现代中文里春节已经没有那么多类似宗教的仪式感。
D同学说,用最后一个字母很常见啊,研究表明只要首尾对了大家就认得!
我说, 那是在保持单词长度的条件下。都缩写了这理论根本不相干。
D同学说,你看Maine就是ME 而不是MA,Vermont 就是VT 而不是VE, 这都是取首尾的。
我说,那是因为MA被 Massachusetts 抢了,你以为Maine不想要MA啊。
M开头的太多,为了能区分,Misssisippi本来最该拥有“i" 的 -- 头两个字母是MI, 首尾字母是MI, 名字里有四个i,结果还是被 Michigan抢了,自己只好用MS.
D同学接着举例,California, 看! 首尾字!
我说这也也是头两个字好不好。
事后我系统地看了下,确实两种都有。但最初怎么形成的呢?特别是那些不需要跟人抢的,Vermont 为什么选择了VT而不是VE, 宾州又为什么是PA 不是PE?谁管这事儿?
在美国管这事儿的是The Associated Press Stylebook 但我怀疑他们只确定了规范的缩写,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但是在网上蹦跶的过程中我确实意识到了用尾字母在缩写里确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习惯,比如Doctor 缩成了 Dr 而不是 Do 。
在wiki学习的过程中, 我顺便哀悼了Nebraska州的缩写-- 本来他们NB的, 从1969年起,被邮局改成了NE。
回到佛罗里达,D同学表示,因为州名来自西班牙语,也许Fla能保持阴性,而Flo变成阳性的了,后果很严重。我这才知道,原来佛罗里达的名字本来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也就是复活节的意思。Pascua Florida 即是复活节这段日子,既有宗教里耶稣复活的意思,适逢春季,也有万物复苏鲜花盛开的含义,把春天和宗教感结合起来,我把它译作" 春祭" -- 日语里用它作spring festival,但是现代中文里春节已经没有那么多类似宗教的仪式感。
Friday, March 04, 2016
荒诞的新闻
收到一封邮件,有人认为我很有正义感,请我签名支持一个请愿。这个请愿一看让人十分惊讶,说一个黑人小孩,居然被学校以他是黑人这个理由拒绝入学!
呔!光天化日之下,哪路毛神有这胆子!
原来,这个品学兼优的黑人小朋友最近从圣路易斯市搬到了圣路易斯县。 市和县毗邻,但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1980年, 上诉法庭裁决,认为圣路易斯市和县事实上还是种族隔离着。市区里的黑人白人比例接近对半,而且几乎不杂居:wiki上的图显示, 蓝色是黑人红色是白人,即使到2010年大家还是事实上各待各的。
县里的白人大约8成。既然不杂居,上学又按居住地就近入学,那么学校里自然也就分成了事实上的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为了促进融合,1983年市和县的学校达成“去隔离庭外和解”,允许一些学生跨学区就学: 如果你来自黑人为主的学区,可以跨去白人多的区上学;如果你来自白人聚居地,也可以申请去圣路易市里黑人为主的学校上学,这些都是可以增加多样性的! 简单说就是学区还是分,但增加多样性促进种族融合的跨区上学可以特批。
这种政策,美国人叫做busing -- 用校车把学生送往更远的学校,以促进种族融合。在1954年最高法院在著名的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一案中裁决公立学校实行种族隔离违宪以后,全国的学校都取消了隔离入学。大多数地区实行了“色盲”录取。但是因为人们本来是按种族分居的,也不能强制搬家,如果只是任由老百姓慢慢地自行渗透,那种族隔离的现状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消除。而且,还有白人主政的地方,刻意搞些小动作修改学区界限尽量维持隔离的事实-- 这些导致了一系列的诉讼。圣路易斯的政策,也是因为一些黑人家长起诉教育局导致的法庭介入。 矫枉必须过正,就有了校车跨区送学生上学的政策-- 去隔离化的入学政策都被简称为busing。
现在这个小朋友本来在市内,家里搬到了县里,按学区应该在县里上学。他很喜欢原来市内的学校,还想留在那里。但是现在家庭住址不在该校的学区内了,要跨区上学得特批呀:可是按规定,只有增加多样性的,也就是说黑人上郊县的学校或白人上市内的学校才是可以特批的跨区上学。
这个故事就给提炼成了“我儿子因为是黑人被拒绝入学!”他妈妈说,要谁都不能跨区转学我们也认了。可凭什么就是黑人不给转学呢?
呔!光天化日之下,哪路毛神有这胆子!
原来,这个品学兼优的黑人小朋友最近从圣路易斯市搬到了圣路易斯县。 市和县毗邻,但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1980年, 上诉法庭裁决,认为圣路易斯市和县事实上还是种族隔离着。市区里的黑人白人比例接近对半,而且几乎不杂居:wiki上的图显示, 蓝色是黑人红色是白人,即使到2010年大家还是事实上各待各的。
县里的白人大约8成。既然不杂居,上学又按居住地就近入学,那么学校里自然也就分成了事实上的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为了促进融合,1983年市和县的学校达成“去隔离庭外和解”,允许一些学生跨学区就学: 如果你来自黑人为主的学区,可以跨去白人多的区上学;如果你来自白人聚居地,也可以申请去圣路易市里黑人为主的学校上学,这些都是可以增加多样性的! 简单说就是学区还是分,但增加多样性促进种族融合的跨区上学可以特批。
这种政策,美国人叫做busing -- 用校车把学生送往更远的学校,以促进种族融合。在1954年最高法院在著名的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一案中裁决公立学校实行种族隔离违宪以后,全国的学校都取消了隔离入学。大多数地区实行了“色盲”录取。但是因为人们本来是按种族分居的,也不能强制搬家,如果只是任由老百姓慢慢地自行渗透,那种族隔离的现状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消除。而且,还有白人主政的地方,刻意搞些小动作修改学区界限尽量维持隔离的事实-- 这些导致了一系列的诉讼。圣路易斯的政策,也是因为一些黑人家长起诉教育局导致的法庭介入。 矫枉必须过正,就有了校车跨区送学生上学的政策-- 去隔离化的入学政策都被简称为busing。
现在这个小朋友本来在市内,家里搬到了县里,按学区应该在县里上学。他很喜欢原来市内的学校,还想留在那里。但是现在家庭住址不在该校的学区内了,要跨区上学得特批呀:可是按规定,只有增加多样性的,也就是说黑人上郊县的学校或白人上市内的学校才是可以特批的跨区上学。
这个故事就给提炼成了“我儿子因为是黑人被拒绝入学!”他妈妈说,要谁都不能跨区转学我们也认了。可凭什么就是黑人不给转学呢?
Labels:
supreme court
Friday, February 26, 2016
又被骗了--关于渡渡鸟的谣言
小时候被科普的渡渡鸟故事,原来是鸡汤伪装。
这个故事可能好多人都听说过:渡渡鸟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上有一种树,它的种子必须被渡渡鸟吃了再拉出来才能发芽。于是渡渡鸟灭绝了以后,这种树也跟着灭绝了。
这个树,据说中文叫大栌榄树。当年这个鸡汤共生故事是怎么出台的呢? 大栌榄树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有,但是仅存的十几棵都被估计为有300年树龄。因为渡渡鸟刚好在约300年前(十七世纪)灭绝了,生态学家Stanley Temple提出了一个假说:渡渡鸟吃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消化道的时候种子皮被消化了一下,帮助发芽。于是渡渡鸟灭绝以后,就再没有新的树苗长出来了。
他为了验证这个假说,塞了17个果实到野生火鸡的肚子里。这些果实,有7个被火鸡强大的砂囊胃给碾碎了,剩下10个也不知是被火鸡吐出来了还是随粪便排出了。“种下十粒籽, 发了三颗芽”(请自行配黄梅调演唱)。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什么也没有! (或者说明了,果实被吃不足以消灭所有的种子,还有3/17幸存了能发芽呢)
任何一个受过一点科学训练的人都应该看出来吧?一个研究生要是这么设计一个实验会被老师骂回来吧? 要是不喂给火鸡,这一开始的17个种子未必不能多发几个芽。根本没有对照组,他的这个实验居然还是发在science上的。就算被火鸡吃过以后比不吃强,就算毛里求斯类似火鸡的鸟只有曾经的渡渡鸟,他是从哪里看出来非得是一种鸟来吃呢?
事实上,后来很多科学家的确发现,有其他物种传播大栌榄树的种子。这个树虽然减少,但并没有灭绝。为了帮助它发芽,机械磨皮也可以的 (我妈在万能的互联网上还学到种苦瓜之前用砂纸磨一下种子也容易发芽,经她对照实验,确实。)。
维基上给了一个果壳的科普文,主要介绍渡渡鸟的,也提到这个“过分夸大“的依赖关系。我主要震惊于这个流传广泛的故事背后完全没有说服力的实验了。
这个故事可能好多人都听说过:渡渡鸟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上有一种树,它的种子必须被渡渡鸟吃了再拉出来才能发芽。于是渡渡鸟灭绝了以后,这种树也跟着灭绝了。
这个树,据说中文叫大栌榄树。当年这个鸡汤共生故事是怎么出台的呢? 大栌榄树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有,但是仅存的十几棵都被估计为有300年树龄。因为渡渡鸟刚好在约300年前(十七世纪)灭绝了,生态学家Stanley Temple提出了一个假说:渡渡鸟吃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消化道的时候种子皮被消化了一下,帮助发芽。于是渡渡鸟灭绝以后,就再没有新的树苗长出来了。
他为了验证这个假说,塞了17个果实到野生火鸡的肚子里。这些果实,有7个被火鸡强大的砂囊胃给碾碎了,剩下10个也不知是被火鸡吐出来了还是随粪便排出了。“种下十粒籽, 发了三颗芽”(请自行配黄梅调演唱)。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什么也没有! (或者说明了,果实被吃不足以消灭所有的种子,还有3/17幸存了能发芽呢)
任何一个受过一点科学训练的人都应该看出来吧?一个研究生要是这么设计一个实验会被老师骂回来吧? 要是不喂给火鸡,这一开始的17个种子未必不能多发几个芽。根本没有对照组,他的这个实验居然还是发在science上的。就算被火鸡吃过以后比不吃强,就算毛里求斯类似火鸡的鸟只有曾经的渡渡鸟,他是从哪里看出来非得是一种鸟来吃呢?
事实上,后来很多科学家的确发现,有其他物种传播大栌榄树的种子。这个树虽然减少,但并没有灭绝。为了帮助它发芽,机械磨皮也可以的 (我妈在万能的互联网上还学到种苦瓜之前用砂纸磨一下种子也容易发芽,经她对照实验,确实。)。
维基上给了一个果壳的科普文,主要介绍渡渡鸟的,也提到这个“过分夸大“的依赖关系。我主要震惊于这个流传广泛的故事背后完全没有说服力的实验了。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6
敏感词,人的智能(不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
(上一次edit是2016年2月24号,为啥没发出去一直是draft呢,忘了。2020年看见,发了吧)
网上朋友转了一个很有才的段子,一个敏感词没有,但是(网友评论)只有外国人才看不懂。 不知道原作者是谁。原文是这样的

我在朋友圈分享以后,有人挑战,哥哥妹妹以后也要作为敏感词过滤。此类写作该如何应对 (当然,条件是非外国人仍然能够看懂)?
答曰,主语换成“党”和“国家”即可。
瓜马上举例套用原文句型
继续挑战,床上太明显了。床应该过滤!那么床该改成什么呢?
试看这样你们是不是还是能看懂呢
你们还能辨认出体裁吗?完了,以后不能随便连用三个句号了。
网上朋友转了一个很有才的段子,一个敏感词没有,但是(网友评论)只有外国人才看不懂。 不知道原作者是谁。原文是这样的

我在朋友圈分享以后,有人挑战,哥哥妹妹以后也要作为敏感词过滤。此类写作该如何应对 (当然,条件是非外国人仍然能够看懂)?
答曰,主语换成“党”和“国家”即可。
瓜马上举例套用原文句型
半夜。
床上。
国家。。。党。。。党想和你一起。。。一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嘛
继续挑战,床上太明显了。床应该过滤!那么床该改成什么呢?
试看这样你们是不是还是能看懂呢
新旧社会交替。
神州大地。
国家。。。党。。。党想和你一起。。。一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嘛这下有人火眼金睛地指出了,原来应该和谐的不是什么词,而是结构! --- 需要和谐的是省略号和重复的词组(还有语气助词)。不然,就算是
时间。地点。 主语甲。。。主语乙。。。乙想一起。。。。一起。。。动词+宾语嘛。好像还是能看懂耶! 真的是靠pattern recognition吗?
A。。。B。。。ABCDEFG。。。G。。。G 。
你们还能辨认出体裁吗?完了,以后不能随便连用三个句号了。
Monday, February 01, 2016
牛津的学生运动
和哈佛的“必须打倒Royall” (Royall Must Fall) 遥想呼应(或者说开了风气之先)的,有南非学生的运动,"必须打倒罗德 "(Rhodes Must Fall)。
比起哈佛法学院的金主Royall,这位Rhodes先生的名气可大多了。即使不认识他,大概也听说过Rhodes Scholar。 拿过罗德奖学金而得以去牛津深造的名人,包括各国政要(比如希拉里的老公克林顿),科学精英,商界领袖,军事将领,还有若干一流大学的校长。
罗德本人也是个传奇人物,具体的就先看wiki吧 (英文版; 中文版)。倒罗运动始于去年三月,在南非开普敦大学,最后成功地把罗德的塑像给扳倒了。之后以罗德命名的“罗德大学”,也在学生运动的压力下准备改名。
比起哈佛法学院的金主Royall,这位Rhodes先生的名气可大多了。即使不认识他,大概也听说过Rhodes Scholar。 拿过罗德奖学金而得以去牛津深造的名人,包括各国政要(比如希拉里的老公克林顿),科学精英,商界领袖,军事将领,还有若干一流大学的校长。
罗德本人也是个传奇人物,具体的就先看wiki吧 (英文版; 中文版)。倒罗运动始于去年三月,在南非开普敦大学,最后成功地把罗德的塑像给扳倒了。之后以罗德命名的“罗德大学”,也在学生运动的压力下准备改名。
那些都还是在南非的学生运动,没有取得太多的国际共鸣。等到牛津也行动起来,情况就不同了。今年初,BBC报道 (1月18日)牛津的Oriel学院已经取掉了一块纪念罗德的牌子。维基上引用BBC报道说这个牌子被
代之以声明:我们确实拿了罗德的钱,但这不表示我们跟他一个鼻孔出气。("In acknowledging the historical fact of Rhodes' bequest, the college does not in any way condone or glorify his views or actions.")。但是,我暂时还没找到这个声明的照片 -- 也许它根本还没有被去掉,因为1月29号的新闻还有说校方改口了的 。另外, 作为出处的BBC报道其实说的是两回事,声明是放在雕像下的窗户处的,这个雕像可能指的是大的全身像,不是这个半身浮雕牌子。
刚才提到的全身像,是一个更高大醒目的罗德雕像,在某大楼的大门上方。这个,牛津校长已经表示不会打倒(卫报报道),在校方展开的咨询中,保留雕像的意见得到了压倒多数的支持。校方确认,罗德雕像的倒掉可能导致上亿的捐款撤出。但是,钱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懂的,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嘛)。跟我们的官话一样的,最牛的原因就是“各种原因”啦(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有意思的是,在牛津推动倒罗运动的学生领袖,Ntokozo Qwabe,正是一个拿到罗德奖学金的学生。这个背景被捅出来以后,很多人指责他虚伪,有种你别拿人家的钱啊。近两百个Rhodes Scholars奋起反击,声明支持 Qwabe :“钱不能堵我们的嘴”。很多人认为,拿到罗德奖学金本来就是英国还债,是从非洲人民那里掠夺来的。(类比一下,庚子赔款,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拿着庚子赔款留洋的人,也不必就对洋人感泣涕零。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国人通常对美国把庚子赔款用来办学是非常赞许的,也领情。当时办这事儿的是老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 于是清华把西区体育馆冠名“罗斯福纪念体育馆”-- 就像一个平行空间似的的,体育馆的墙上也有罗斯福的雕像。天朝立国以后, 这个“帝国主义侵略的象征”就被搞掉了 (所以牛津的同学们你们晚了半个多世纪啊!谁说咱们没有输出价值观来着)。
雕像是一码事,至于罗德奖学金本身,英国公知大V Bidisha也有发言,“奖学金也很容易改名啊!我就不明白怎么还没改?!”嗯,这个么,大概要看当时的遗嘱和英国的合同法了?Bidisha大姐?
补充: 看新闻的时候遇到每日电讯的读者投票,二选一:A应该去掉雕像,因为Rhodes是种族主义者;B不应该去掉,因为历史人物都有污点。超过10万人投票,有92%是反对去掉雕像的。果然是保守主义的媒体,读者自然分流?不过,我是从google新闻连过去的。事实上我都记不住哪个报纸是保守派的,现wiki才确认。
卫报 提到一个牛津的学生报纸做的民调,受调查的学生中,37%支持倒罗,54%支持保留雕像。即使是在“黑人及少数族裔”中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希望倒罗。最有意思的是,Oriel学院自己的学生中只有15%支持倒罗,倒是其他学院里支持率高些。想想也是,我也希望别人更高尚。只要不影响自己,别人有啥运动我也容易表示支持。
Thursday, January 07, 2016
娑罗树 -- 咦,跟印度死磕上了?
陌十九在写孟买的时候,贴了一张美貌妖艳的照片:
我看这树奇异,花朵妖媚,果实又大得像个哈密瓜,便问她是何方妖怪。她有个朋友说是娑罗双树,但是十九建议我诂苟。这还是我第一次用它的图像搜索功能,如果只给图,Google认为是蘑菇。但加上点描述,它就认出来这原来是“炮弹树”(Cannon Ball tree),植物分类名是Couroupita guianensis,目前分在杜鹃花目玉蕊科,暂不知中文官方名字。
下面这个图是网上的,比十九的那张花也多炮弹也多
它的花蕊,我觉得好像海葵的触角。
这个树奇异的一点是,开花的枝条直接从主干上长出 ,而且逐年从主干往下的地方长出,所以越老的树越有靠近地面的花枝。有人说,这花像是神龙(Naga)缠绕着一个“湿婆林伽”(lingam)-- 挺立的阳性图腾被认为是湿婆的象征。所以在印度这树还有一个别名Nagalingam tree --如果让我来选这个树的中文名,那就叫“龙且”树吧:)
这个树,常常(尤其在斯里兰卡)被误认成传说中的娑罗树。印度的神明太多,神圣的树也就跟着多。娑罗树也不例外。它的英文是Sal 或者 sala, shala tree,梵语是 शाल , 植物分类名 Shorea robusta, 錦葵目,龙脑香科,娑罗属。据说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攀着娑罗树的枝条诞下佛祖。娑罗树的花挺小,淡黄色,叶子是椭圆形的。它的种子也就跟橡子差不多大小,像枫树种子似的有翅。
娑罗树的中文名字还叫娑罗双树-- 这个名字很误导,我觉得完全是因为佛经导致的。佛祖一生至少有两次跟娑罗树的渊源。来的时候在树下,走的时候,“如来”,根据《大般涅磐经》记载,是在两株娑罗树之间安了个床榻。在英文的经书里一般就说是 between twin sala tree,中文里译作“娑罗双树”,并不是树名里有双,只是有两棵树的意思。
但是记载中,佛母诞佛时手拉的娑罗树又经常搞成豆科的无忧树(Saraca asoca)。现在,已经是我意料之中了--无忧树,当然也是一种神树。印度神话里的爱神伽摩(Kamadeva) 就用无忧树的花来行魅惑。 无忧树的花颜色艳丽像一个彩球,花谢之前转成绯红,比起娑罗树,画出来“的确比较地好看些”。会不会是因为这样才被用来取代了娑罗树呢?
佛教里讲诸行无常。日本著名的《平家物语》便以娑罗树起兴来讲一个“盛极必衰”的故事,在开篇写道
下面这个图是网上的,比十九的那张花也多炮弹也多

它的花蕊,我觉得好像海葵的触角。
这个树奇异的一点是,开花的枝条直接从主干上长出 ,而且逐年从主干往下的地方长出,所以越老的树越有靠近地面的花枝。有人说,这花像是神龙(Naga)缠绕着一个“湿婆林伽”(lingam)-- 挺立的阳性图腾被认为是湿婆的象征。所以在印度这树还有一个别名Nagalingam tree --如果让我来选这个树的中文名,那就叫“龙且”树吧:)
这个树,常常(尤其在斯里兰卡)被误认成传说中的娑罗树。印度的神明太多,神圣的树也就跟着多。娑罗树也不例外。它的英文是Sal 或者 sala, shala tree,梵语是 शाल , 植物分类名 Shorea robusta, 錦葵目,龙脑香科,娑罗属。据说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攀着娑罗树的枝条诞下佛祖。娑罗树的花挺小,淡黄色,叶子是椭圆形的。它的种子也就跟橡子差不多大小,像枫树种子似的有翅。
娑罗树的中文名字还叫娑罗双树-- 这个名字很误导,我觉得完全是因为佛经导致的。佛祖一生至少有两次跟娑罗树的渊源。来的时候在树下,走的时候,“如来”,根据《大般涅磐经》记载,是在两株娑罗树之间安了个床榻。在英文的经书里一般就说是 between twin sala tree,中文里译作“娑罗双树”,并不是树名里有双,只是有两棵树的意思。
但是记载中,佛母诞佛时手拉的娑罗树又经常搞成豆科的无忧树(Saraca asoca)。现在,已经是我意料之中了--无忧树,当然也是一种神树。印度神话里的爱神伽摩(Kamadeva) 就用无忧树的花来行魅惑。 无忧树的花颜色艳丽像一个彩球,花谢之前转成绯红,比起娑罗树,画出来“的确比较地好看些”。会不会是因为这样才被用来取代了娑罗树呢?
佛教里讲诸行无常。日本著名的《平家物语》便以娑罗树起兴来讲一个“盛极必衰”的故事,在开篇写道
祇園精舍的鐘磬,可是真正的娑羅树,哪曾经有什么了不得的花色?我深刻怀疑日本人把无忧树当成了娑罗树。无忧花从鲜嫩橙黄的花团锦簇到死前华丽地转为绯红而凋落,才当得起盛极而衰的悲剧美感啊。
敲出人生無常的響聲
娑羅雙樹的花色,
顯示盛極必衰的道理。
驕奢者不久長,
猶似春夢;
強梁者必消逝,
恰如輕塵。
Labels:
必也正名乎
Monday, January 04, 2016
莲花,荷花,还有迦叶拈的花 (4)
那么,曼殊沙华,又是什么花?
用中文搜索,大多指向的是红花石蒜与白花石蒜,又叫彼岸花。百度搜狐百科之类的网页,互相抄,内容大同小异,都说梵语是 Mañjusaka, 但仅靠这个罗马字母拼写的梵文我查不到真正的梵语。就连英文红花石蒜的wiki 也被人注明是中文的曼珠沙華。 英文法华经有个版本在网上,里面对应“曼殊沙华”的拼写是 Mañgûshakas ,还是没有梵语的写法。我查了半天字典,觉得曼殊大约应该对应 मञ्जु ,字典上说读 maJju, 大约是甜美芬芳的意思,可以说得通。
至于“沙华”呢,不管用saka还是shaka去查,结果都是一大串,发类似这个音的梵语词相当的多,具体的植物也有若干,虽然没有一个长得像石蒜的。
शाका zAkA 中文名“诃子”, 对应yellow myrobalan
中文维基说“原称诃黎勒,源于阿拉伯语halileh,据《本草纲目》解释,诃黎勒在梵语中意为天主持来”。维基上联的梵语是 हरितकी ,字典解释为同一种树,但天主持来的意思我没查到,暂不知道李时珍是哪看来的。花不起眼。
शाक zAka 对应 柚木 Teak tree 花还挺好看
शाक zAka 对应 阔荚合欢树 合欢花总是好看的
सख sakha 对应 儿茶 Acacia Catechu 是 金合欢属 的 ,花像一把刷子
शाख zAkha 对应水黄皮( 印度榉 ) Indian Beech 梵语还叫 नक्तमाल 虽然前面也有豆科的,它的花最像豆子的花
最要命的是,还有一个字, साक sAka 意思就是herb。如果“沙华”的原文是这个, 那么人家本来只不过笼统地说了天下掉下香花而已,根本就没说具体是什么花!
得,先到这里吧。。。我去歇会儿。
以Mañju开头的词里面,倒是有一个Mañjuśrī,梵语写作 मञ्जुश्री,是文殊菩萨的意思。石蒜科里面,被广泛叫做“曼殊沙华”的红花石蒜/彼岸花是石蒜属的。但石蒜科里还有一个属crinum,中文叫 文殊兰。 这个命名是谁给的呢?这里的文殊,应该是指文殊菩萨吧? 这样的话, 曼殊沙华指红花文殊兰而不是红花石蒜的可能性是不是更高呢?
用中文搜索,大多指向的是红花石蒜与白花石蒜,又叫彼岸花。百度搜狐百科之类的网页,互相抄,内容大同小异,都说梵语是 Mañjusaka, 但仅靠这个罗马字母拼写的梵文我查不到真正的梵语。就连英文红花石蒜的wiki 也被人注明是中文的曼珠沙華。 英文法华经有个版本在网上,里面对应“曼殊沙华”的拼写是 Mañgûshakas ,还是没有梵语的写法。我查了半天字典,觉得曼殊大约应该对应 मञ्जु ,字典上说读 maJju, 大约是甜美芬芳的意思,可以说得通。
至于“沙华”呢,不管用saka还是shaka去查,结果都是一大串,发类似这个音的梵语词相当的多,具体的植物也有若干,虽然没有一个长得像石蒜的。
शाका zAkA 中文名“诃子”, 对应yellow myrobalan
中文维基说“原称诃黎勒,源于阿拉伯语halileh,据《本草纲目》解释,诃黎勒在梵语中意为天主持来”。维基上联的梵语是 हरितकी ,字典解释为同一种树,但天主持来的意思我没查到,暂不知道李时珍是哪看来的。花不起眼。
शाक zAka 对应 柚木 Teak tree 花还挺好看
शाक zAka 对应 阔荚合欢树 合欢花总是好看的
सख sakha 对应 儿茶 Acacia Catechu 是 金合欢属 的 ,花像一把刷子
शाख zAkha 对应水黄皮( 印度榉 ) Indian Beech 梵语还叫 नक्तमाल 虽然前面也有豆科的,它的花最像豆子的花
最要命的是,还有一个字, साक sAka 意思就是herb。如果“沙华”的原文是这个, 那么人家本来只不过笼统地说了天下掉下香花而已,根本就没说具体是什么花!
得,先到这里吧。。。我去歇会儿。
以Mañju开头的词里面,倒是有一个Mañjuśrī,梵语写作 मञ्जुश्री,是文殊菩萨的意思。石蒜科里面,被广泛叫做“曼殊沙华”的红花石蒜/彼岸花是石蒜属的。但石蒜科里还有一个属crinum,中文叫 文殊兰。 这个命名是谁给的呢?这里的文殊,应该是指文殊菩萨吧? 这样的话, 曼殊沙华指红花文殊兰而不是红花石蒜的可能性是不是更高呢?
莲花,荷花,还有迦叶拈的花 (3): 曼陀罗华
既然说到了莲花和佛教的关系,当然撇不开《妙法蓮華經》。这部经书英文就简洁地叫做lotus sutra (莲花经),中文简称是《法华经》。
法华经虽以莲花为名,在经文里,却似乎提到了几种别的花。据说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天上降下花雨,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 --- 所谓天花乱坠是也(法华经有好几个译本,以上出自最出名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那么,这四种花,应该是什么,在佛教流传的各地,又都被什么植物攀附了呢?
曼陀罗华,据说是来自Mandāravā,这个梵语有两个词可以对上,一个写作मन्दरव 一个写作 मन्दारव 发音略有不同。后面这一个是树 - 名字很多,好听的比较有神意的有“火焰树”,“珊瑚树”,一听就堕入凡尘的是“刺桐”。 这个树的花,开之前好像一串红辣椒,盛开时确如一树火焰:
曼陀罗树,梵语里还有一个名字叫 पारिजात (Pārijāta), 来源神圣:据印度古书记载,在搅乳海造甘露(就是观音菩萨瓶子装的那个)时有三大宝物出现,其中之一就是这株在须弥山顶盛开的神树。它的花朵散发异香,刚一出现就被帝释天据为己有。
问题又来了,据梵语字典说, पारिजात (曼陀罗华)还指木樨科的一种香花,名叫忧伤树(Parijat),又叫珊瑚茉莉。
这还不够麻烦呢: 中文里华即花,那么“曼陀罗华”是合起来的一个植物,还是指“曼陀罗"这种植物的花呢?梵语里的曼陀罗华(मन्दारव),前三个音节同样可以拆分出मन्दार -- 也就是曼陀罗,字典说,可以指前面提到的珊瑚树或珊瑚茉莉,也可以指中文里通常叫做曼陀罗,英文里叫thron-apple的草花。
曼陀罗在中国是常见的野草,也许是最常见的一种毒药了。15年我们去华严宗祖庭华严寺的路上,就看见山坡上遍生曼陀罗。
那么天上掉下来的第一种花,曼陀罗华,究竟是谁?
1.6 补充:新的证据支持火焰树的,来自《大般涅磐经》:佛祖涅磐的时候在娑罗双树下。当时并非花季,但娑罗树突然盛开,天降花雨,除了娑罗树的花,还有一种:在译自巴利语的一个版本里http://www.bps.lk/olib/wh/wh067.pdf, 37页 ,说是mandārava,后来又用世尊的话说是火焰树花。而对应的文字在哈佛经典45卷http://www.bartleby.com/45/3/106.html 里,就两处都点名是火焰树(即刺桐)的花。
中文版是曇無讖 的译本里,类似的地方模糊描述为“上妙蓮花”,接着又罗列了无数“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大约能想到的香花全都捧出来了。似乎好几个不同译本中对于漫天花雨的描述相差蛮大,统一的意思就是无数多种知名不知名的香花。中文版几乎没有和英译能完全对上。
法华经虽以莲花为名,在经文里,却似乎提到了几种别的花。据说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天上降下花雨,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 --- 所谓天花乱坠是也(法华经有好几个译本,以上出自最出名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那么,这四种花,应该是什么,在佛教流传的各地,又都被什么植物攀附了呢?
曼陀罗华,据说是来自Mandāravā,这个梵语有两个词可以对上,一个写作मन्दरव 一个写作 मन्दारव 发音略有不同。后面这一个是树 - 名字很多,好听的比较有神意的有“火焰树”,“珊瑚树”,一听就堕入凡尘的是“刺桐”。 这个树的花,开之前好像一串红辣椒,盛开时确如一树火焰:


曼陀罗树,梵语里还有一个名字叫 पारिजात (Pārijāta), 来源神圣:据印度古书记载,在搅乳海造甘露(就是观音菩萨瓶子装的那个)时有三大宝物出现,其中之一就是这株在须弥山顶盛开的神树。它的花朵散发异香,刚一出现就被帝释天据为己有。
问题又来了,据梵语字典说, पारिजात (曼陀罗华)还指木樨科的一种香花,名叫忧伤树(Parijat),又叫珊瑚茉莉。
这还不够麻烦呢: 中文里华即花,那么“曼陀罗华”是合起来的一个植物,还是指“曼陀罗"这种植物的花呢?梵语里的曼陀罗华(मन्दारव),前三个音节同样可以拆分出मन्दार -- 也就是曼陀罗,字典说,可以指前面提到的珊瑚树或珊瑚茉莉,也可以指中文里通常叫做曼陀罗,英文里叫thron-apple的草花。
曼陀罗在中国是常见的野草,也许是最常见的一种毒药了。15年我们去华严宗祖庭华严寺的路上,就看见山坡上遍生曼陀罗。
那么天上掉下来的第一种花,曼陀罗华,究竟是谁?
1.6 补充:新的证据支持火焰树的,来自《大般涅磐经》:佛祖涅磐的时候在娑罗双树下。当时并非花季,但娑罗树突然盛开,天降花雨,除了娑罗树的花,还有一种:在译自巴利语的一个版本里http://www.bps.lk/olib/wh/wh067.pdf, 37页 ,说是mandārava,后来又用世尊的话说是火焰树花。而对应的文字在哈佛经典45卷http://www.bartleby.com/45/3/106.html 里,就两处都点名是火焰树(即刺桐)的花。
中文版是曇無讖 的译本里,类似的地方模糊描述为“上妙蓮花”,接着又罗列了无数“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大约能想到的香花全都捧出来了。似乎好几个不同译本中对于漫天花雨的描述相差蛮大,统一的意思就是无数多种知名不知名的香花。中文版几乎没有和英译能完全对上。
Subscribe to:
Posts (Atom)